文/千樂寂
迎著入秋後的第一波冷風,在闃寂之晨,漫步憑弔一段曾經的繁華。
這群小木屋是特別規畫的。二十餘年前學校草創,為延攬優秀師資,在校區最寧靜處,沿著山谷,錯落有致地建了三十餘間木屋,提供給有家眷的教師落戶。有著雙併合掌式的屋頂,深棕色的外牆、數階樓梯,小巧的、鋪著草皮或開著各式花卉的院落,古色古香的建築群,將荒涼的山區點綴成世外桃源。
山中豈能無甲子,年年送舊迎新;寒盡如何不知年?光陰豈只在人們身上留下痕跡,無常的魅力也毫不留情地在木屋上展現。加上山間竹林特濃的溼氣和白蟻來助陣,忽焉而屋頂漏水,忽焉而木牆朽毀、窗櫺蛀洞,木屋終於被折騰得漸漸無法住人。
其實,近幾年原先的住戶多半在附近市鎮置屋,紛紛搬離。今年,校方終於拆除木屋。
在颯颯秋風中舉目望去,只見一方方在木板的遮蔽下,度過二十多年還保留潔淨的水泥地基。想來,好不容易重見天日的水泥地,迎它幾場秋風冬雨,接納無數的鳥糞、落葉,再不可免地披上苔蘚,終究會汙黑不堪。
正待往回走,看見樟樹下破盆中的一叢曇花,盆土乾裂,莖葉枯黃,僅剩幾片微綠,想必難回生氣了。曇花生長緩慢,要養到這麼大叢,想必當初曾費了偌大功夫!
正可惜著,驀然瞥見地上白影,啊!奄奄一息的曇花竟送我大驚喜,焦黃的葉片奮力開出兩朵花,昨晚綻放過的正安靜地垂在地上,另一朵花蕾微仰,今晚即將華麗登場。
原來,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