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設計的地方 展自己設計過建物影像、手稿、透視圖 故宮競圖沒過 原因:太前衛
【記者高燈立台北報導】或許有人不知道國父紀念館設計者是誰,但卻不會忘記曾經到該館放風箏、聽音樂會…,為這棟空間所留下的記憶;其實台北市許多重要建築如:故宮博物院、外交部、教育部、仁愛路東門長老教會等,都出自台灣現代建築史代表王大閎之手。
由國立國父紀念館所主辦的「久違了,王大閎先生建築展」,即日起至十二月九日在該館中山國家畫廊展出影像、手稿、透視圖。
國父紀念館館長鄭乃文指出,由於王大閎出身中國上層社會的書香世家,體驗過中國北京、上海與蘇州的傳統建築空間,之後在又遠赴歐、美浸淫多年,這也是日後台灣年輕一代建築師無從項背的養成經驗。
由於王大閎對東西建築藝術深入,因此融合東西方文化元素,在台灣的公共建築場域;因此,在六十年代建築師對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努力,也牽扯到創作者和業主之間,對形式的不同意見有所不同
;最後,王大閎在國父紀念館執行建築設計競圖時即獲首獎。並依照原設計,打造今天的國父紀念館。
至於故宮博物院競圖,年代也十分久遠
;王大閎設計一座超前衛建築,屋頂是象徵中國起翹屋頂的倒傘狀結構,可惜當時領導者無法接受前衛性的設計,最後作品胎死腹中。
鄭乃文說,今年適逢三十五周年館慶,此一展覽由銘傳大學建築系教授徐明松策展;為搭配此一展覽,國父紀念館也舉辦演講,分別在二十四日、十二月一日,及十二月八日下午二時,邀徐明松、王鎮華、王增榮等學者專家主講及三場導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