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宏義台南報導】脊椎性的傷害常令民眾諱疾忌醫,醫師昨天呼籲,脊椎滑脫、椎間盤受傷、脊椎解離等病症,目前皆可透過藥物或手術治療,千萬不能害怕治療,而使脊椎神經受到永久性傷害。
造成民眾諱疾忌醫的原因,是二十年前的月亮歌后李佩菁,因為脊椎損傷術後坐輪椅,讓很多脊椎性受傷患者忍背痛不敢就醫,致造成永久性神經傷害,只能長久臥床。
成大醫學中心醫工所博士醫師李宜堅表示,脊椎傷害造成之疼痛可由不同方式引起,其一為由受傷後的椎間盤本身所引起的疼痛,是指受傷後產生疼痛的原因直接來自椎間盤;其二則為受傷後的椎間盤,磨損力變弱,失去原有功能。
正常椎間盤位於二椎體間,扮演避震的功能,若椎間盤受傷會失去此功能,可能使脊椎其他部分,如關節小面產生疼痛;受傷後的椎間盤也會使脊椎其他結構,產生次發性疼痛源,如移位壓迫到神經根產生疼痛,或是因移位盤壓迫或刺激神經,皆會導致背痛、腳痛。
至於脊椎滑脫是指一椎體與另一椎體產生相對性移動,因體態重心影響,大多病例是前位滑脫,若屬後位滑脫可因退化性椎間盤所引起,是否需手術,須看滑脫嚴重度,症狀持續時間和神經學上的傷害的程度,若有明顯嚴重變形,就須開刀進行內固定與骨移植融合。
李宜堅指出,另一種脊椎解離是脊椎關節間部的缺損或脊椎解離,脊椎聯合處出現裂縫,主要是在長期不斷的傷害所造成,症狀最常出現於搬重物者和體操運動員,有百分之五民眾會出現此問題,可使用藥物並利用頸圈和背架固定,除非藥物治療無效才考慮動手術,但千萬不可諱疾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