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爬升法則(下) 甘當牛後 越級打怪 文/Fiona(糖霜與西裝) |2021.11.13 語音朗讀 4654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文/Fiona(糖霜與西裝)法則4 該管理注意力,而非時間圖/unsplash如果你問我,有什麼自我管理技巧是我相見恨晚、後悔沒有早10年學到的,那就是「時間管理其實是注意力管理」。工作時,我曾經錙銖必較的管理時間。幾點該做什麼事、要花多少時間完成,都規畫得清清楚楚;我買了好幾本日曆手帳,嘗試各種時間管理法,最後總是抓不到訣竅。有時一整天下來忙得像陀螺,一事無成;有時卻又能達到心流狀態,即使在嘈雜的員工餐廳,都可以做出精闢的分析。其實,工作成效的重點不是管理時間,而是管理注意力。注意力充足時,一分鐘用起來像10分鐘;而當注意力渙散時,努力一個小時,遠不如專注5分鐘的成效。了解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開始觀察自己的「注意力峰期」,根據注意力波動來安排工作事項。舉例來說:我是個晨型人,早上7點到9點半是我最有創造力、最有效率的時刻。因此我便應該把困難的工作放在這個時間做,提早到公司作業,進入心流狀態,而不是把寶貴的高峰期花在通車、滑手機上。注意力還有個特點,就是存量有限。午餐過後,是我的注意力低谷,這時我應該替自己安排較輕鬆的工作,開會、寫郵件,幫大家買飲料都可以,而不是硬逼自己坐在電腦前思考。法則5 不用己短比拚他人長處圖/unsplash在大考教育體制下出身的我們,常把時間精力放在補救最弱的一科上,還認為這是獲勝的最好辦法。為此,數學很爛的我,把90%的心血都花在這科上,唯恐數學考砸了,便會與夢想科系失之交臂。可是出了社會,遊戲規則變了。職場大多是專業分工、團體合作的遊戲。一個人的短處,可以用另一個人的長處來彌補,而一項讓人驚豔的特長,則無可取代。短處需要管理,但不需要執著於去提升能力。比方說,如果我的數字分析能力弱,接專案時,就要適度避開需要用到高級統計和數學概念的報告,不要硬著頭皮上;如果我上台講話容易緊張當機,那麼在與客戶匯報時,我就負責講預先做好的投影片,需要互動的QA問答,就請其他團員代勞。十項全能當然好,但當精力有限,就要替自己的成長做資源分配。那萬一我的職務就是要仰賴我的短處,該怎麼辦?我要毫不留情地說:那代表你沒有在一個對的地方,是時候該移動了。將時間投資在讓自己發光發熱的地方,才能把自己培養成super star。法則6 不要用選擇去代替努力圖/unsplash除了不要用短處去比他人的長處,也要有意識地知道:不要用選擇去代替努力。一個資深獵人頭朋友跟我說:「許多年輕人職涯上的通病,是一直沒有撐過最初的辛苦期,遇到瓶頸就急著轉換跑道。幾年下來,這些優秀的年輕人不斷地在不同產業間游走,卻沒有一個能躍升到下一階段。」我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心態:當現在的職務出了問題,我的第一個反應是覺得公司對不起自己,急忙開始面試。殊不知到了下一個公司,類似的挑戰依舊存在,只得老老實實地克服難題,把武功練下去。而真正面對難題之後,會發現其實挑戰沒有想像中可怕,能力就有了飛躍般的提升。更何況,職涯發展的曲線不一定是直線往上,很多時候是「上升─停滯─上升─停滯」的過程。我們得要撐過煉獄般的停滯期,才能夠迎接下一個上升的時刻。法則7 去超難競技場當最後一名圖/unsplash最後一個職涯爬升法則有點違反人性,那就是:去當最後一名。因為當最後一名是進步最快的方法之一。所謂「當最後一名」,不是要你傻傻地拿自己的弱項,去比他人的強項,而是挑選難度高的競技場,越級打怪。大二時,我抱持著好玩的心態,去修一門注明「游泳中級」的體育課,心想:不過是中級嘛,又不是高級,對我來說應該游刃有餘。沒想到,第一堂課我就後悔了,其他同學不是游泳校隊就是系隊,課堂開始的暖身,是20分鐘內游完自由式1000公尺,正是我能力的極限。我嚇傻了,心裡開始糾結:要不要乾脆退選算了?可我那不落人後的性格,不允許自己退縮。於是,開啟了每個星期二早上7點,準時在冰冷的室外池與校隊一起練習的生活。從前在班上可以游第一的我,在這裡是名副其實的最後一名!我咬著牙,利用課餘時間練習,並在別人快速激起的水花後頭,氣喘吁吁地追趕著。圖/unsplash想不到一個學期過後,我的游泳能力達到了人生高峰。我能以20分鐘自由式當熱身,仰式、蛙式游出了速度,甚至還會一點蝶式。如果沒有當最後一名,我的游泳技術不會在短期內有這麼快的提升。在職場上,我也秉持著「最後一名哲學」。如果可以,我會盡量越級打怪。無論是接有難度的案子,還是挑戰更大公司的更高職位,一有機會,我就想去更強的競技場一探究竟。這麼做當然有成本:會摔得鼻青臉腫,要拋下更多自尊,但收穫是,在更短的期間之內達到質的提升。年輕的我們,正是當最後一名的好時機。體力很夠、自尊尚小,正適合去體驗一下,從最後一名穩穩往上練的感覺、快要被擊垮前生出莫名力量的奇妙感受,以及破殼而出、像神奇寶貝進化一樣的成就感。當你在一個環境裡從最後一名變成第一名之後,換個更高級的道場,再從最後一名開始打吧。高手就是這樣練出來的。本文摘自《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方智出版社。作者曾任職於Square和Facebook,擔任資深數據分析師,並固定於臉書「糖霜與西裝」分享職場心情。 前一篇文章 職涯爬升法則(上) 先搶進核心部門 下一篇文章 5招 對抗職場性騷擾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4【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5【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對治辦公室9種毒人強化應變力 改造不健康職場系統德企vs.台企 職場文化異同歐盟職場文化 保守穩健重視福利公教人員享福利 身心假下周上路不會用AI的人 焦慮與邊緣化風險 作者其他文章職涯爬升法則(上) 先搶進核心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