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爬升法則(下) 甘當牛後 越級打怪 文/Fiona(糖霜與西裝) |2021.11.13 語音朗讀 4644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文/Fiona(糖霜與西裝)法則4 該管理注意力,而非時間圖/unsplash如果你問我,有什麼自我管理技巧是我相見恨晚、後悔沒有早10年學到的,那就是「時間管理其實是注意力管理」。工作時,我曾經錙銖必較的管理時間。幾點該做什麼事、要花多少時間完成,都規畫得清清楚楚;我買了好幾本日曆手帳,嘗試各種時間管理法,最後總是抓不到訣竅。有時一整天下來忙得像陀螺,一事無成;有時卻又能達到心流狀態,即使在嘈雜的員工餐廳,都可以做出精闢的分析。其實,工作成效的重點不是管理時間,而是管理注意力。注意力充足時,一分鐘用起來像10分鐘;而當注意力渙散時,努力一個小時,遠不如專注5分鐘的成效。了解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開始觀察自己的「注意力峰期」,根據注意力波動來安排工作事項。舉例來說:我是個晨型人,早上7點到9點半是我最有創造力、最有效率的時刻。因此我便應該把困難的工作放在這個時間做,提早到公司作業,進入心流狀態,而不是把寶貴的高峰期花在通車、滑手機上。注意力還有個特點,就是存量有限。午餐過後,是我的注意力低谷,這時我應該替自己安排較輕鬆的工作,開會、寫郵件,幫大家買飲料都可以,而不是硬逼自己坐在電腦前思考。法則5 不用己短比拚他人長處圖/unsplash在大考教育體制下出身的我們,常把時間精力放在補救最弱的一科上,還認為這是獲勝的最好辦法。為此,數學很爛的我,把90%的心血都花在這科上,唯恐數學考砸了,便會與夢想科系失之交臂。可是出了社會,遊戲規則變了。職場大多是專業分工、團體合作的遊戲。一個人的短處,可以用另一個人的長處來彌補,而一項讓人驚豔的特長,則無可取代。短處需要管理,但不需要執著於去提升能力。比方說,如果我的數字分析能力弱,接專案時,就要適度避開需要用到高級統計和數學概念的報告,不要硬著頭皮上;如果我上台講話容易緊張當機,那麼在與客戶匯報時,我就負責講預先做好的投影片,需要互動的QA問答,就請其他團員代勞。十項全能當然好,但當精力有限,就要替自己的成長做資源分配。那萬一我的職務就是要仰賴我的短處,該怎麼辦?我要毫不留情地說:那代表你沒有在一個對的地方,是時候該移動了。將時間投資在讓自己發光發熱的地方,才能把自己培養成super star。法則6 不要用選擇去代替努力圖/unsplash除了不要用短處去比他人的長處,也要有意識地知道:不要用選擇去代替努力。一個資深獵人頭朋友跟我說:「許多年輕人職涯上的通病,是一直沒有撐過最初的辛苦期,遇到瓶頸就急著轉換跑道。幾年下來,這些優秀的年輕人不斷地在不同產業間游走,卻沒有一個能躍升到下一階段。」我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心態:當現在的職務出了問題,我的第一個反應是覺得公司對不起自己,急忙開始面試。殊不知到了下一個公司,類似的挑戰依舊存在,只得老老實實地克服難題,把武功練下去。而真正面對難題之後,會發現其實挑戰沒有想像中可怕,能力就有了飛躍般的提升。更何況,職涯發展的曲線不一定是直線往上,很多時候是「上升─停滯─上升─停滯」的過程。我們得要撐過煉獄般的停滯期,才能夠迎接下一個上升的時刻。法則7 去超難競技場當最後一名圖/unsplash最後一個職涯爬升法則有點違反人性,那就是:去當最後一名。因為當最後一名是進步最快的方法之一。所謂「當最後一名」,不是要你傻傻地拿自己的弱項,去比他人的強項,而是挑選難度高的競技場,越級打怪。大二時,我抱持著好玩的心態,去修一門注明「游泳中級」的體育課,心想:不過是中級嘛,又不是高級,對我來說應該游刃有餘。沒想到,第一堂課我就後悔了,其他同學不是游泳校隊就是系隊,課堂開始的暖身,是20分鐘內游完自由式1000公尺,正是我能力的極限。我嚇傻了,心裡開始糾結:要不要乾脆退選算了?可我那不落人後的性格,不允許自己退縮。於是,開啟了每個星期二早上7點,準時在冰冷的室外池與校隊一起練習的生活。從前在班上可以游第一的我,在這裡是名副其實的最後一名!我咬著牙,利用課餘時間練習,並在別人快速激起的水花後頭,氣喘吁吁地追趕著。圖/unsplash想不到一個學期過後,我的游泳能力達到了人生高峰。我能以20分鐘自由式當熱身,仰式、蛙式游出了速度,甚至還會一點蝶式。如果沒有當最後一名,我的游泳技術不會在短期內有這麼快的提升。在職場上,我也秉持著「最後一名哲學」。如果可以,我會盡量越級打怪。無論是接有難度的案子,還是挑戰更大公司的更高職位,一有機會,我就想去更強的競技場一探究竟。這麼做當然有成本:會摔得鼻青臉腫,要拋下更多自尊,但收穫是,在更短的期間之內達到質的提升。年輕的我們,正是當最後一名的好時機。體力很夠、自尊尚小,正適合去體驗一下,從最後一名穩穩往上練的感覺、快要被擊垮前生出莫名力量的奇妙感受,以及破殼而出、像神奇寶貝進化一樣的成就感。當你在一個環境裡從最後一名變成第一名之後,換個更高級的道場,再從最後一名開始打吧。高手就是這樣練出來的。本文摘自《給沒有夢想的人!邊走邊想職涯探險指南》,方智出版社。作者曾任職於Square和Facebook,擔任資深數據分析師,並固定於臉書「糖霜與西裝」分享職場心情。 前一篇文章 職涯爬升法則(上) 先搶進核心部門 下一篇文章 5招 對抗職場性騷擾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巾幗不讓鬚眉——辜嚴倬雲燦爛的一生2025.04.25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5【城市浮光】新山也有春天2025.04.2506吃蔬果補膳食纖維 助腸道代謝防發炎2025.04.2507蝙蝠倒掛睡覺有祕密2025.04.2508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9【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10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各大金控 校園徵才合計4萬人裝忙的時代結束 擁抱AI 展現價值業務力 AI也取代不了的技能【國際職場面面觀】綠色永續環境求才若渴 作者其他文章職涯爬升法則(上) 先搶進核心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