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苗栗訊】資深作家李喬、張典婉、解昆樺,昨天在苗栗發表新作;曾為民生報記者的張典婉,憶及父親張漢文對她的愛護、教導,讓他激動落淚。
客籍大老李喬發表「李喬文學文化論集」、張典婉編輯「張漢文先生作品集」、解昆樺「青春構詩:七○年代新興詩社與一九五○年世代詩人的詩學建構策略」,三人向全場文友敘說寫作的過程。
李喬以「寒夜三部曲」享譽文壇,近年因電視、舞台劇更受到社會關注,他說明寒夜在敘說人與土地深厚的關係,「人離不開土地,但人不是泥土,可是,最終,仍要回到泥土」。
張典婉描繪父親張漢文早年赴大陸,考上第一屆外交官特考,成為康有為的學生,並赴日任外交官,因大陸局勢和內戰而返回苗栗縣頭份鎮斗煥坪,經歷二二八事變後,在故居以終。
張典婉談到父親對她和家國之愛、小時就教她背杜甫、李白的詩,講三國和水滸的故事,而為父親編寫作品集成了她一生最大的心願,忍不住在台北激動落淚。
解昆樺一面教書、一面寫下三、四十萬字的著作,他說,一九七○至八○年代的十年台灣非常重要的時間,自鄉土文學的興起後,大家才開始關注自己的土地,現在,他更認為,科學要與文學、文化結合才有深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