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托缽 建台灣古根漢

 |2007.11.16
265觀看次
字級

林金梅捐出退休俸 讓鹽田留文化 經費尚缺 25日先陽春開館

【本報台南訊】「我的年紀漸漸大了,文化托缽需要體力的。」前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主任林金悔傾畢生心血籌建的鹽分地帶文化館主體工程完梭後,後續經費無著而停工多時,他為不讓「台灣古根漢」夢想留下遺憾,決定本月二十五日先「陽春」開館,再繼續「托缽」募款。

林金悔說,未來有經費再逐館委託專家設計,眼前就先以最省錢的方式讓文化館可用,比較務實。

「我的年紀漸漸大了,文化托缽需要體力的。」在台灣文化發展上舉足輕重,林金悔退休後歸隱家鄉耕讀,憑著傻勁彙整鹽鄉史料及傳承文化。

他自二○○二年起將夢想化為行動,邀集家族捐地出錢,翌年起連五年捐出退休俸三百五十多萬元及各界贊助的一千多萬元,在故鄉將軍鄉田野間興建的鹽分地帶文化館,意在打造比美法國亞維農、西班牙古根漢美術館的小鎮文化館。

然而政府補助新建文化館經費縮水且募款日益困難,他說,原訂前年要開館的計畫因分配不到預算,後續三千多萬元軟體經費迄今無著,農委會補助的三百萬元庭園景觀補助費讓他如逢甘霖,相較於文建會文化館補助費只核撥五十萬元,林金悔點滴在心頭。

鹽分地帶文化館洽詢電話(○六)七九四四八二三、三三五一九七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