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福募水果 46間育幼院童安心吃

李祖翔 |2021.11.02
2587觀看次
字級
王子瑜讓一般孩子認識育幼院,更能理解等家寶寶。圖/等家寶寶協會提供
安心水果送達育幼院,孩子吃得很開心。圖/等家寶寶協會提供
協會注重水果品質,圖為將檢驗合格的水果送到忠義基金會附設育幼院。圖/等家寶寶協會提供
愛心稻田認養體驗活動,協會邀支持者陪伴機構兒少。圖/等家寶寶協會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好事的發生往往來自「意外」,歌手小球(莊鵑瑛)就無意間發現「等家寶寶」安心水果平台,促成在Instagram分享育幼院需求結合烹飪直播的「公益煮播」活動,而等家寶寶社會福利協會執行長王子瑜也上線互動,並表示關懷育幼院始於一次客人的意外訊息。

自中文系畢業,王子瑜進入文創業服務,後來公司轉型,改經營友善環境、小農與消費者的「無毒農」平台,她誤打誤撞成了農產專案行銷員。一天,客人反映「不想再訂水果給家人」,而原因竟是想捐給育幼院!

「育幼院需要水果嗎?」王子瑜帶著疑問上網查詢,發現許多安置機構的確開出蔬果需求,為了幫助這些機構,她萌生一項計畫,在老闆支持下發起募資,獲得熱烈回響,不只受小農認同,看到孩子開心吃著木瓜也瞬間感動滿盈,隨著贊助者與受助育幼院數量增加,2019年成立協會。

在短短的一年間,她對育幼院的認識有了翻天覆地的轉變,「過去印象育幼院的孩子不愛讀書,原來大部分的時間他們要用來照顧身心創傷;有民眾會捐開封過、快到期的奶粉和泛黃破損的衣物、生鏽器具,認為弱勢孩子不應挑剔,卻不知道孩子也有自尊;還有人認為水果並不重要」。

發起稻田認養 陪孩子插秧

「但水果其實很重要。」王子瑜說,每到寒暑假或像防疫、學校停課,少了營養午餐,機構的孩子就吃不到水果,有的孩子如過動症不適合吃甜食卻能吃天然的水果,所以水果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讓王子瑜印象最深的也是水果帶來的益處,機構老師說,孩子不愛喝水,常要去醫院拿解便祕的藥,「但有足夠的水果吃以後就不用拿藥了。」

與育幼院孩子相處後,王子瑜等人還發現「陪伴」也是他們需要的,趁著田地休耕改種地瓜,發起愛心稻田認養活動,一年有6個月能陪孩子一起種植、施肥、收成,順帶了解供應給機構的農產是怎麼來的。

等家寶寶協會雖然是一個起步很晚的非營利組織,卻有心「做中學」,許多服務都是發現孩子的需求才延伸,如辦活動時發現很多支持者都不了解協會,有的則想加入陪伴孩子的行列,今年也認真招募志願工作者,目前已匯聚近200人。

把關水果品質 種類多樣化  

他們還每年為育幼兒少募耶誕禮物,一份500元一星期就能募800份,隨著坊間送禮物的團體愈來愈多,也決定加碼、惠及整個組織,如今年替新竹關西聖方濟兒少中心募百萬交通車,讓院內7名兒少能便利上學與就醫。

值得注意的是,協會的考量不簡單,他們挑選符合時令、檢驗合格的水果,如香蕉、芭樂、蘋果、木瓜,與季節限定的芒果、草莓、水蜜桃、葡萄與哈密瓜,務求給孩子吃到各種水果,偶爾加碼特別的口味,不僅僅是有水果就好。

王子瑜也自豪:「捐助水果需要長期且固定的量,還要配送、冷藏、把關品質,慶幸協會的背後有無毒農平台,很適合這樣的公益方案。」

現在協會負責全台46間育幼院的安心水果,明年會考慮加送蔬菜。王子瑜說,這份工作的願景是陪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未來會持續思考能為孩子做什麼。

因緣際會擔任公益大使的小球也在直播中呼籲,購物結帳時可以口述愛心碼5288,「輕鬆做公益,讓社會更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