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江縣的馬祖南竿島上,有一座祈福坑道,把天上聖母的神轎與戰地坑道巧妙結合。圖/宋玉澄
文/宋玉澄
鑽轎腳,又名「稜轎底」。原來僅是一個五體投地的最敬禮,演化為向媽祖還願,以自己謙卑的肉身作為媽祖的墊腳石,表達最虔誠的感謝。經過了百餘年的歷史再演變,鑽轎腳象徵可受到媽祖的親身加持與庇佑。
至今,大甲媽祖遶境及白沙屯媽祖遶境,已成為台灣重要的民間宗教活動,參與的民眾虔誠匍匐在媽祖神轎經過的路上,讓神轎從頭上掠身而過,以祈求平安,這樣的景觀常吸引媒體爭相報導;當然也有一些禁忌,如某些人不能參加。
有專家研究鑽轎腳的理論,認為人是由多種能量,也就是「炁」的聚集而成,而神明是一個強大的能量體,人經過「鑽轎腳」的儀式,就如同接受了一台強大能量機的快速掃描、調整與補充,可以獲得力量或修補完成的喜悅及滿足。
也有人認為,將自己的肉身置於地下,讓神明、神轎凌空擦身而過,神明會因此感念信徒的付出而加倍賜福,使之獲得平安。不可諱言的是,台灣島內的大型遶境進香活動,彷如社會集體的心靈療癒,也恍似某種帶有神祕感的嘉年華會,信徒們透過一些宗教科儀,可以達到心靈滿足與平靜,甚或某些神蹟。
而在連江縣的馬祖南竿島上,有一座祈福坑道,把天上聖母的神轎,鑲崁在坑道入口約一百公分的高度上,讓人們進入坑道,就必須彎腰低頭鑽入轎底,等同於達到祈福的目的,可說是把民間宗教與戰地坑道巧妙結合的成功創意。
事實上,筆者認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頂神轎與坐在轎中的神明。那位神明,是媽祖,也可能是佛陀、是耶穌、是先知,可能是有形也可能無形;只要心裡常存著那位神明的善良、博愛與慈悲,人們可以得到啟發、悟解,自然淨化,自然平安,自然在無求之下得到心中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