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惡性腫瘤 去年平均壽命提高4.02歲 |2021.10.23 語音朗讀 136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歷年死因為惡性腫瘤概況。圖/內政部提供 【本報台北訊】內政部今日公布「2020年特定死因除外簡易生命表」,10大死因如排除居國人死因之首的惡性腫瘤,2020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5.34歲,較一般平均壽命81.32歲增加4.02歲,影響最大;排除居死因第2位的心臟疾病,平均壽命可增加1.61歲;排除居死因第3位的肺炎,平均壽命將增加1.06歲。內政部表示,為了解各類死因對國人平均壽命的影響程度,特別運用衛生福利部統計的2020年國人前10大死因死亡人數,編算我國各特定死因除外的國人平均壽命,並與一般國人平均壽命比較其差距,兩者間壽命差距愈大,代表該類死因減損壽命愈嚴重,對於國人平均壽命影響愈明顯。內政部指出,居10大死因首位的惡性腫瘤,其死亡人數已連續39年居國人死因首位,2020年死亡人數為5萬161人,且近4年來,其死亡人數占全體死亡人數的比率也在逐年攀升,皆在2成7以上。編算結果發現,排除特定死因為惡性腫瘤的平均壽命與一般平均壽命差距,近4年來呈緩增現象,值得重視。歷年排除死因為肺炎之平均壽命概況。圖/內政部提供另肺炎為國人10大死因第3位,死亡人數及其占全體死亡人數比率自2014年來首次呈現減少。經統計,排除死因為肺炎的平均壽命與一般平均壽命的差距,由2019年1.13歲略減為2020年1.06歲。內政部進一步表示,從性別觀察,各特定死因除外平均壽命與一般平均壽命的差距,男性高於女性的死因包括惡性腫瘤、肺炎、腦血管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女性高於男性者包括心臟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與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顯示各類死因對兩性平均壽命的影響程度有所不同。我國特定死因除外平均壽命與一般平均壽命。圖/內政部提供 前一篇文章 疫苗嚴重過敏反應 5大症狀一次看 下一篇文章 南迴「藍皮解憂號」今復駛 藍皮加海景好療癒 熱門新聞 01WTA、ATP年終賽 獎金創新高2025.11.0702健保補充保費變革 政院急踩煞車2025.11.0703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4再闖WTA年終賽 謝淑薇力拚第2冠2025.11.0705【寬鼎畫語】 看不見的真相2025.11.1006【詩】再現綠川2025.11.0707佛光山大學校長論壇 盼教育融入佛法2025.11.0808【樹博士系列】土壤的祕密XV 水稻田減排新觀念IV 土地的溫柔革命 雲林大埤寫益生菌奇蹟2025.11.0909佛光山深耕紐西蘭 毛利族傳統禮致謝2025.11.0710星雲大師全集【傳記】百年佛緣─生活篇 我的衣食住行 5-52025.11.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迎銅鑼杭菊季暴雨襲蘇澳 千戶泡水成光復2.0154縣道榕樹藏危機 評估移樹鳳凰來襲 菜農搶收和時間賽跑芬普尼蛋場 食藥署:逐批查驗玉山觀高山屋 下月起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