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這兩年航運不順暢,船期延誤、貨櫃短缺塞港頻傳。圖╱劉學聖
【本報綜合報導】因為船期延誤以及貨櫃短缺塞港,國內畜牧飼料所需的黃豆、玉米價格攀升;加上中國大陸限電、工廠運作受阻,畜牧需添加的各種營養素也供應不及;近期國內飼料廠飼料每公斤調漲0.5元;畜牧業者推估,船期問題短時間解決不了,飼料各原料、營養素近期在畜牧業掀起「搶貨大戰」,國內調配飼料價格還有上揚空間,也恐帶動畜產品的價格蠢動。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9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17項民生物資中,豬肉9月CPI年增率較上年同月上漲7.75%,為79個月以來新高,主計總處推估飼養成本高,使豬價也提高。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這兩年航運不順暢,塞港事件頻傳,玉米與黃豆(豆粉)價格2020年6月分別是每公斤6.5元、11.7元;到今年10月21日,玉米價格為10.6元、黃豆(豆粉)為15.4元,漲幅分別為63%、24%,造成畜牧業者壓力。
飼料原料奇貨可居 備貨4個月
台灣養豬青年聯盟理事長張佑誠表示,「這波一定會通膨」,一頭豬的飼料成本從原來的4000元,漲到5500元,現在幾乎要6000元,業者都在苦撐。
國內七成養豬戶屬於「自配戶」,屬於自行配置飼料,非採用飼料廠所統一生產的飼料;張佑誠表示,國內畜牧業掀起搶貨大戰,因為貨源有限、各憑本事「先買先贏」,飼料原料奇貨可居,原本備2個月的飼料存貨,現在要備到4個月。
他說,大船塞船、船運延誤,造成台灣島內也缺玉米,上漲為10.5元,飼料近期平均漲幅為5%到10%;10月分,各飼料廠每公斤飼料調漲0.5元;他推估,飼料還可能再漲0.3或0.5元。
雲林口湖養豬生產合作社經理洪健鈞表示,中國限電效應影響不小,大陸生產的養豬所需營養添加物維生素、胺基酸、礦物資大漲,也帶動畜牧業者的飼料成本增加。
農委會擬釋出成米 機動性調節
農委會畜牧處長江文全表示,會掌握未來4到6個月的數量與船期,確保國內畜牧業者飼料供應無虞;且必要時採取共同採購,同時機動性調節釋出成米,減輕畜牧業者成本上漲壓力。
江文全說,飼料價格高漲,不僅牽扯畜牧業者的飼養成本,為維持物價穩定,過去飼料採購指採購未來3個月,現在半年後所需就要先預訂,除了顧及目前的需求,還必須考量這半年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各式畜產品,國內都會充足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