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動車 突破千萬輛

文/王振益  |2021.10.23
2898觀看次
字級
各國政府願補貼電動車售價,以降低碳排。 圖/低碳生活部落格
2020年,全球電動車不畏疫情影響,逆勢成長逾41%。 圖/低碳生活部落格
電動車充電樁,來不及跟上電動車發展的速度。 圖/低碳生活部落格
全球電動車總量,已超過1100萬輛。 圖/低碳生活部落格

文/王振益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受COVID-19影響,全球車市去年共萎縮16%,但電動車卻一支獨秀,去年一共售出約300萬輛,不但不受疫情影響,更逆勢增長了41%。

全球連續2年成長4成

根據國際能源署發布的《2021年全球電動車展望》報告統計,2020年全球累計已有超過1100萬輛電動車(含油電混合車,但不包括機車),已連續兩年增長超過4成,占全部四輪車輛銷量的1%。至於電動小貨車、巴士和卡車的全球總量,分別達到40萬、60萬和3.1萬。

該報告指出,全球去年售出約300萬輛電動車,不但不受疫情影響,還逆勢增長了41%,占新車銷量的4.6%,超越2019年的3%。依銷售量統計,第一名挪威去年電動車銷量占比,甚至達車市75%。

電動車熱銷原因,推測可能因歐洲及中國大陸的刺激措施,各國禁售燃油車政策,使得車廠加速推出新車型,另外電池成本持續下降,也是一個原因。

歐洲成全球最大市場

2020年是歐盟CO2排放標準的目標年,限制新車每公里的平均碳排放量,不能超過95克,因此車廠在歐洲大力推銷低碳排的電動車,此外,歐洲許多國家也增加了電動汽車補貼計畫,使得歐洲電動車銷量大增,創下210萬輛的新高。

去年電動車市的進展還包括:各大車廠陸續推出電動車新車型,去年全球約有370款電動車型號,比2019年增長40%。而電動車續航力進展趨於平穩,去年新型電池電動車(BEV)的加權平均里程約為350公里,高於2015年的200公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的平均續航里程,保持相對恆定,約為50公里。

車商承諾加大總銷量

去年,全球20大汽車製造商,有18家已宣布,打算增加型號、數量,並提高電動小客車(LDV)製造量,並且訂定未來只賣電動車計畫,例如一些車商計畫,將其生產線重新配置為僅生產電動車;從2026年起,福特在歐洲只會銷售電動車,2030年只賣純電動車;富豪將從2030年開始僅銷售電動車;通用汽車計畫到2035年僅提供電動小客車。

製造商的宣告,相當於到2025年時,全球電動小客車累計銷售量,將達到5500~7200萬輛。在短期內(2021-22年),預估累計銷售量,與IEA現行政策情境中的電動小客車總量預測非常吻合。而到2025年,估算的累計銷售量,將與IEA永續發展情境的軌跡保持一致。

電池生產待迎頭趕上

電動車銷量這麼好,配套措施需求也大增。首先來看電池。2020年汽車鋰離子電池,產量為160吉瓦時(GWh),比2019年增長1/3。在歐洲,去年對電池的需求,超過了境內的生產能力。電池生產繼續由中國主導,中國占全球電池生產能力的70%以上。磷酸鐵鋰電池重新獲得重視,但在市場上仍不到4%。

大量生產代表著電池成本持續下降。根據BNEF的電池價格年度調查,2020年汽車電池的加權平均成本,比2019年下降了13%,達到137美元/度。

再來看充電樁。全球公共慢充和快充充電樁,在去年達到130萬個,在過去的5年中,公共充電器的安裝量增加了7倍。疫情使去年的安裝量減少,歐洲大部分國家未能達到2020年電動車供應設備(EVSE)目標,建議成員國每10輛電動車配備1個公共充電器,但去年比例僅為0.1,後續建設仍有待迎頭趕上。

2030年總數達數億輛

IEA在報告中,也分兩種情境預估電動車未來的發展情況。在現行政策情境中,全球四輪電動車總量,將從2020年的1100萬輛,增長到2030年的近1.45億輛,年均增長率近30%。在這種情況下,到2030年,電動汽車將占道路車輛總數的7%。到2025年,電動汽車的銷量將達到近1500萬輛,到2030年將達到2500萬輛,分別占所有道路車輛銷量的10%和15%。

要達到與IEA永續發展情境相一致的發展軌跡,在2030年,全球各城市路上,應有2.3億輛電動車。因此世界各國必須採取更多激勵措施,如歐盟的碳排放標準發揮了重要作用,歐盟下一個目標,是在2025年將排放量,從2021年的水平降低15%,到2030年降低37.5%。

減碳排增銷售都奏效

又或者,一些區域對電動車銷售,採用強制性目標,也能明顯奏效,例如多年前在美國加州,及2017年以後的中國,都曾訂下嚴格的發展目標。一旦有了明確目標,計畫就能持續推進。

至於電動車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應該是繼續實施及擴大監管手段。例如,歐盟針對轎車和貨車的碳排放法規,中國的新能源車(NEV)法規,或加利福尼亞的零排放汽車(ZEV)法規。

許多國家地區也陸續發布禁售燃油車的最後年限及零排放承諾,促使市場轉向。能夠減碳又可以發展新經濟,電動車產業未來30年相當看好。

(本文作者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專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