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莉莉
健身房老早貼出淋浴間本日維修的公告,只是走入更衣室時仍嚇一大跳。裡裡外外的置物櫃看不見任何鎖頭,平日在吹風機聲中嘰嘰喳喳的婆媽們全數消失,偌大的空間填滿前所未有的安靜,直如空城。讓人不免懷疑,傳說中加入運動俱樂部只為了泡澡的傳言莫非是真的?
那真像以前的我。從前,只在偶爾的偶爾才上健身房,而且頂多站上跑步機,時而望著窗外校園的椰子樹隨風擺盪,時而看著儀表的公里卡路里數字,無聊著,不耐煩著。只要聽見自己的心發出稍短促的音節,便至淋浴間泡澡,彷彿運動只是附屬。
最近我做了一件有點荷包失血的事──報名健身房的一對一重訓課程。不為減脂,而是為了增肌,力圖不被人體必然的退化現象過早逼入洞穴。對於無有運動習慣、報名繳費總是缺課、運動稍累即自行喊停的我來說,這其實是肉身覺醒的最後一帖藥,希望花大錢的心痛感能讓我養成運動習慣。我暗想著,或許可以透過Line的約課貫徹每周三次的規律健身;或許有個教練一對一保母也似地盯著,我就不會再輕易地放過自己,能夠確實完成每項訓練,用汗水挽留隨歲月流失的肌肉。
在健身房七彩小燈如河流閃動的冷氣空間裡,有肌肉精實一待就是一天的年輕人,看起來就像是一張輕快俐落的水彩;有腰間溢肉揮汗踩踏的上班族,厚重如一幅層層堆疊的油畫;像我這樣剛屆退休年紀的中年人並不算老,這裡多的是手持保溫杯的銀髮族,灰白的頭髮好似一抹炭色不均的素描,已完成種種人生託付的他們,似乎正為了不讓自己的未來成為子女的負擔而勉力重訓著。最年輕與最老,都在這裡,充滿一種組合感。吃喝,吃喝,運動,運動,這些人或因塑身或因健康或因打發時間,努力燃脂增肌然後再吃回來,日日墜入另一次循環,形成一種代謝平衡的生活模式。
我對龐然冰冷的重訓器材一直有著莫名恐懼,總覺得那不是我能駕馭之物,總擔心會因使用不當而受傷。對於老關節老靭帶而言,稍有不慎即易造成不可逆的傷,恐怕未來在天氣變化之前,身體多了內建的氣象預報台。
重量訓練的機台種類繁多,無論練手練腿練胸練腹練背肌,全身每一塊肌肉幾乎都可找到對應的訓練器材。除了使用機具之外,平日也搭配一些負重肌力訓練。例如仰臥起坐時手持五公斤的槓片,那是一片可握的鐵塊,貌似兒童汽車方向盤。四足跪姿抬後腿時,背上加放二公斤的槓片,方知當一隻任重道遠的駱駝原來是這種感覺。有時雙手各握五公斤的啞鈴走弓箭步,有時手提十二公斤的壺鈴深蹲數十下,有時雙手橫舉一根火箭筒似的wiper。這架式讓我想起韓劇《舉重妖姬》,只是我手中的wiper是橡膠做的,僅僅是四公斤重的入門款。
練習的空檔,教練提醒我平日生活裡同一個姿勢不能維持超過三十分鐘,久坐久站久躺皆不宜,使得慣常擁被看書終日的我,心生警惕。教練又說,把肌肉練硬等於隨時戴著護腰。我忽然明白了,是啊,這樣我就不會彎腰稍有不慎就犯下背痛。於是,熱血沸騰起來,重訓器材從做十二下變成二十下。不禁在心裡激勵自己,雙子O型認真起來就是這樣。
某次做TRX,那是像秋千般懸垂著繩子的器材,或抓或吊,時而深蹲時而棒式。隔天爬山,腿不痠也不痛,讓我有一種自己是練武奇才的錯覺。直到後來,雙手各拿三公斤槓片,弓箭步交互膝蓋跪地,連續做完九十六下,終於有了差點往生的感覺。不禁想,從前的老師罰交互蹲跳,難道是一種重訓?
重訓完最快樂的事就是犒賞腸胃,公館一帶有極為多樣的庶民小吃,即使在便利商店也很容易找到「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增肌組合。十幾堂重訓課下來,仍屬教練口中的幼幼班,痠痛也是有的,喘累也是有的,但我依然貫徹意志,樂此不疲。
法國詩人波特萊爾說:「有些誘惑真行,簡直就是美德了。」重訓吸引我之處,在於每次學的器材都不同,恰恰滿足了我對未知事物的好奇。深知老化之不可逆,諸般努力只能延緩衰老的姿態,我仍在每一次筋力耗盡咬牙苦撐的瞬間,暗暗想像體內的肌肉正緩慢地長出它的紋理,幻想代謝率的曲線正以肉眼難辨的速度吃力爬升。這是我給自己的身體功課,即使中年萬般不可能,我仍看見洞穴盡頭一絲隱現的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