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子手札】 印度大田鱉 護卵心切的蟲爸爸

文/玉子 |2021.10.11
1470觀看次
字級
玉子手札 印度大田鱉 護卵心切的蟲爸爸 圖/玉子

文/玉子

在沒有噴藥的50年代以前,有一種昆蟲曾經遍布台灣的水稻田、池塘,與湖泊,如今卻幾乎銷聲匿跡。牠的身影依然存在5、60歲民眾的記憶中,牠就是昆蟲界的猛禽——「田鱉」。

田鱉是一種水生昆蟲,長的有點像椿象。台灣共有兩種,印度大田鱉與狄氏(日本)大田鱉。田鱉之所以會被稱為「昆蟲的猛禽」,是因為牠會默默等待獵物靠近,再用特化的尖銳前肢捕捉。田鱉的獵物包含了魚、蝦、蝌蚪,有時甚至包含小型的蛙、蛇和烏龜。田鱉的出現,也代表著此地的溼地生態十分健康,水質也很乾淨。

鱉爸護卵 今昔對比

隨著技術的進步,農藥的確為農民帶來了方便。但是在不對的時間,施用不對、過量的藥劑,不僅無法達成目的,還可能危害農人的身體健康、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諸如印度大田鱉,就是因為農藥的使用,我們有一段將近30年的時間,都不曾記錄過牠繁殖了。

田鱉的繁殖景象很特別,公田鱉選定一株樹枝或蘆葦以後,就會等待母田鱉前來交配。母田鱉產下卵便會離開,留下田鱉爸爸守護小寶寶。這位爸爸每過一段時間,會下水沾溼身體,用這個方式為卵塊維持溼度,如此一來,小寶寶才能順利孵化。田鱉爸爸護卵的景象,很久沒被人看見了。

友善稻米 里山精神

直到2012年,觀察家生態顧問有限公司在一次日間調查中,意外在苗栗通霄劉氏的田裡,發現了一隻正在照顧卵塊的印度大田鱉公蟲。面對在台灣幾乎消失的昆蟲,大家都非常興奮。在觀察家等人了解到劉氏堅持讓子孫吃無毒作物,同時也奉行著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精神後,遂與他們促成了新品牌──「田鱉米」。

劉氏與生態共好的生活哲學,也反映在他們務農的行事曆上。他們曾說,當老爺樹蟾開始鳴叫,就意味著田該放水了;而當蟾蜍鳴叫,則代表插秧的時間到了。劉氏令許多人想起日本推行的「里山」精神。然而與其說他們是遵從著里山精神,不如說他們只是一直在走自己相信的道路。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這樣的精神,嘗試與自然生態共存共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