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鹿.麋鹿.馴鹿 傻傻分不清

文/彌生 |2021.10.03
6080觀看次
字級

文/彌生

很多人常把駝鹿、麋鹿和幫耶誕老公公拉雪橇的馴鹿搞混。

幾種鹿中,駝鹿體型最大,連角高達2~3公尺,比灰熊、棕熊還高,最重可達800公斤,比犀牛更巨大,能直接踏扁或撞碎車子;其次是俗稱「麋鹿」的加拿大馬鹿,公鹿體長240公分,平均重約300公斤;再次才是馴鹿,雄鹿體長近2公尺,身上有輕暖的毛皮,力氣大體力佳,是極區重要的交通工具。

上述幾種鹿中,駝鹿、麋鹿和馬鹿只有公鹿才長角,且在入冬前,鹿角會脫落,馴鹿則雌雄都會長角,但公鹿入冬前脫落,母鹿冬末才脫落。

目前在北美及歐亞大陸上,被俗稱「麋鹿」的野生大型鹿,正確來說,應是指非當地原生種、體型較大的加拿大馬鹿(北美洲俗稱elk)或體型較袖珍的歐洲馬鹿(紅鹿red deer),這兩種鹿的頭角分叉和短尾巴,和中國特有種麋鹿並不相同。



駝 鹿

駝鹿(北美洲稱moose,歐洲稱elk)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鹿科動物,其肩高於臀,與駱駝相似,身高腿長力氣大,除了遇到狼群有可能吃虧外,駝鹿在北國森林中,幾乎打遍天下無敵手。

駝鹿生長於北半球溫帶到寒溫帶森林及海邊,擅長游泳,最長可游超過1公里,以尋找食物,此時牠們容易遭到虎鯨(殺人鯨)的攻擊 。

駝鹿和其他鹿科動物最大不同處,在於其頭上的角,不是珊瑚狀分叉或樹枝狀分叉,而是下端相連如手掌的片狀角,所以呈扁平狀鏟型,且左右不對稱。公鹿角脫落後,約需3~5個月才能完全長成,是世界上生長最快的動物器官。



麋 鹿(加拿大角鹿)

中國特有種的麋鹿,臉長像馬,蹄似牛,角似鹿,還有一條一般鹿少有的驢尾巴,別稱「四不像」。至於北美及歐洲俗稱麋鹿的加拿大或歐洲馬鹿,和馴鹿外型較相似,但鹿角形狀及是否左右對稱仍有不同。

加拿大或歐洲馬鹿分布地區廣泛,北半球溫帶到寒溫帶森林中常見其蹤影。由於elk一詞,在北美洲泛指麋鹿和加拿大馬鹿,在歐洲指的卻是駝鹿,導致一般人對這幾種鹿混淆不清。



馴 鹿

常被誤為麋鹿的馴鹿,又稱角鹿,脖子上有像白色鬍鬚一樣的長毛,尾巴短小主要為防體溫散逸,臉不長……且僅生長在高緯度極圈一帶。

馴鹿頭角分枝繁複,有時超過30叉,雄馴鹿為儲存過冬能量,入冬前頭角會提前脫落;母馴鹿角型較小,但為能在雪地育雛,會遲至隔年一月才脫落,所以當身陷雪地時,母馴鹿可憑叉角奮勇掙脫,避免身陷雪堆遭到狼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