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德國聯邦議會選舉於二十六日舉行,民調顯示,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以百分之二十五的支持率領先,其次是執政的基督教民主黨/基督教社會黨聯盟,獲得百分之二十三的支持率,第三為綠黨,獲得百分之十六的支持率。由於選情緊繃,變數仍多,未來以組聯合政府機率最高。
現任總理梅克爾執政十六年後,不再爭取連任。梅克爾所屬基民黨/基社黨聯盟推出的候選人拉謝特與梅克爾相差甚遠,未能全面接收梅克爾的高人氣。這次國會大選將是關鍵性的一次,大選結果可能全面翻轉原來的聯合內閣。大選中,包括經濟發展、貧富不均、氣候保護等,都是選民關切的議題。
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德國經濟去年衰退百分之四點九,今年預估可以成長百分之三點一。由於有半數民眾完整接種疫苗,八月失業率降至百分之五點五,為去年三月以來新低。儘管經濟逐漸復甦,但企業界不敢大意,擔憂冬季有新一波疫情再起。
新冠疫情期間,全球供應鏈發生嚴重斷鏈,德國產業高度全球化,製造業有七成表示面臨缺料與缺零件的危機。針對稅負問題,企業界支持的自由民主黨(FDP)、保守的基民黨/基社黨聯盟均表示不會加稅,而中間偏左的社民黨(SPD)與綠黨則表示要課徵「富人稅」,對高所得者加稅。
針對氣候變遷議題,為了達到德國《氣候保護法》所規範的減碳目標,未來新政府必須在低碳經濟方面進行投資,並且擴大更新老舊的電網系統,這需要龐大經費,可惜各政黨沒有提出完整的政策。面對嚴肅的氣候保護議題,各黨候選人似乎避重就輕。
選前最後一場電視辯論會中,氣候變遷成為辯論焦點,各政黨均強調對氣候保護的重視,要將廢煤的時間表提前,各候選人也紛紛列舉自己如何實踐低碳生活,以爭取年輕選民的認同。
大選前兩天,瑞典氣候少女童貝里前往柏林參加遊行,聲援當地的「周五拚未來」氣候組織。德國的青年世代高舉「氣候正義」的標語,呼籲各政黨加快能源轉型的腳步,要在二○三五年達到氣候中和,比德國《氣候保護法》所訂定的時間提前了十年;同時也要求在二○三○年前廢煤。
面對青年世代的呼聲,綠黨總理候選人貝爾伯克表示,這次選舉是一場氣候大選,選民要求一個全新的開始。基民黨/基社黨聯盟候選人拉謝特則表示,德國有最好的科技,可以加速推動轉型,達到氣候中和。社民黨候選人蕭茲則表示,氣候保護將列入未來施政的主要議題之一。
為回應青年世代的要求,氣候保護將是新政府的重要政策之一。德國智庫Agora能源轉型理事會主席齊辛指出,有效的氣候保護政策,會使投資增加,並帶來經濟利益,但也必須負擔成本;相形之下,若沒有氣候保護政策,極端天氣事件將帶來難以估計的損害。梅克爾卸下重擔之後,德國未來的新政府,必須負責任地提出具體的氣候保護措施,落實氣候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