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火力發電廠是讓民眾印象深刻的空汙禍首。圖/網路
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8月中公布2021年「台灣電力使用與能源轉型民意調查」結果指出,多數台灣民眾對於再生能源發展抱有期待,卻對整體能源政策、減碳政策的掌握度不足,有專家因此擔心:這可能會影響年底「重啟核四」公投的結果。圖/網路
文/環境資訊中心
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8月中公布2021年「台灣電力使用與能源轉型民意調查」結果指出,多數台灣民眾對於再生能源發展抱有期待,卻對整體能源政策、減碳政策的掌握度不足,有專家因此擔心:這可能會影響年底「重啟核四」公投的結果。
9成不知能源靠進口
針對台灣目前的能源結構,調查結果顯示,有44.4%民眾誤以為台灣目前以燃煤發電為主,另有23.5%的人認為是以核能為主,且高達96.3%的民眾,不知道台灣有96%以上的能源來自進口;至於未來能源發展的走向,有39.8%受訪者認為台灣未來適合發展核能發電,另有35.8%民眾認為可以採用離岸風電。
事實上,從台電官網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台灣發電結構,以燃氣占40.8%最多,其次是燃煤36.4%,核能僅占12.7%。至於再生能源,目前已達5.8%。
5成民眾支持漲電價
至於能源供給來源,根據經濟部統計,去年度的進口能源,占整體97.79%,主要是進口原油及石油產品、煤及煤產品、液化天然氣,以及核能。
另外,調查也顯示,有74.8%的民眾,對台電的服務感到滿意,52.7%的民眾認為目前電價過於便宜,未來若要調漲電價,有58.4%民眾願意比目前多負擔10%的電費。
對目前的用電狀況,有77.6%的民眾擔心台灣會有缺電或限電的問題,進一步追問,27.7%的民眾認為,重啟核能最能有效因應缺電或限電問題,其次有21.5%的民眾,認為可透過增加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來解決缺限電問題。
8成人支持再生能源
談到再生能源占比,政府已設定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將提高至20%的目標,但有54.9%的受訪者,認為不可能達成此目標,僅37.6%認為可能達成;從調查中發現,知道我國目前再生能源發電占比的民眾實屬少數,僅18.3%的人答對。
為何民眾對於發展再生能源不抱信心?有22.5%認為,再生能源的建置成本太高、19.9%怕生態環境被破壞、17.9%則擔憂會造成供電不穩定,另有11.6%認為是土地使用上的衝突影響發展。
但整體來看,有多達86%的民眾,支持政府發展再生能源,11%抱持反對意見,其中的原因,有60.9%認為,再生能源可以減少環境汙染。因應氣候變遷方面,有86.7%民眾認為,使用再生能源可以減少碳排放,響應國際減碳趨勢。
PM2.5是空汙主要禍首
從減少碳排放、降低環境汙染的角度,來看目前台灣的能源狀況,57.5%民眾認為燃煤對生態衝擊最大,其次21.8%的民眾認為是核能。其中,多達82.3%民眾認為,火力發電廠是主要的PM2.5來源,其次是汽機車等移動汙染源。
更具體來說,78.4%民眾,知道燃煤比起其他發電方式,會產生較多PM2.5,不光是如此,68.7%的民眾認為,燃煤發電會產生最多溫室氣體。
淨零碳排納政策目標
在溫室氣體方面,除了68.7%民眾認為「燃煤發電」排放最多,另有11.6%民眾認為「燃氣發電」排放的較多,10.3%民眾則回答核能發電。若要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85.3%民眾,贊成政府應訂定更積極的淨零碳排放目標;進一步追問才發現,97%的民眾不知道目前政府訂定的2050年減碳目標為何,僅有1.4%的人答對。
其實,依現行《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訂定的長期減量目標,我國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應比2005年降低50%。但總統蔡英文於今年世界地球日喊話,要將「2050年淨零碳排」納入目標,但目前《溫管法》仍在修法階段,尚未定案。
資訊不足將影響公投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綜觀民調結果,認為國人普遍對能源政策掌握不足、十分擔憂缺限電,但也明確反應民眾對再生能源有期待,視其為缺限電的解藥之一。因應氣候變遷方面,儘管民眾對主要排放源未能有正確認知,依然期待政府訂定積極減碳目標。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指出,民眾會陷入「期待再生能源又期待核能」的雙重矛盾狀況,主要是因為資訊不夠充分。以年底即將舉行的「重啟核四」公投為例,雖然民氣可用,但倘若民眾在缺乏資訊情況下做出選擇,有可能對整體能源結構,帶來巨大衝擊。
周桂田強調,能源轉型就是一種社會轉型,需要全體社會一起學習、互相溝通,除了技術面的努力,更需要社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