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這則出自《聖師錄》的真實故事,發生在浙江。浙江龍泉縣有一座白馬墓,墓塚中埋葬的是元末明初著名將領胡深的一匹愛馬。這匹隨胡深征戰的坐騎,是毛色白中有紅點的桃花馬。
胡深聰穎而有智謀,且精通經史百家之學。早年為元將,胡深握擁龍泉、慶元、松陽、遂昌四縣鄉兵,隨從石抹宜孫對抗起義的農民軍。
至正十九年(一三五九)冬,朱元璋命胡大海部隊取處州,石抹宜孫戰敗,胡深欲閉關固守,遭四縣士民逼迫,於是解甲出見胡大海。後來鎮守處州,多次擊敗張士誠等勢力進犯,戰功彪炳,朱元璋稱譽胡深為「浙東的屏障」。
龍鳳十一年(一三六五)一月,胡深從朱亮祖,領兵討伐福建陳友定,不幸被伏兵所包圍,馬失前蹄,因失去控制而遇害,那年他五十二歲。
胡深戰死沙場,他的戰馬飛奔回龍泉,在家門外悲痛嘶鳴,最終氣絕身亡。
胡深夫人見這匹戰馬對主人如此忠義,甚至以身殉主,心中深受感動,因此亦愛憐地將其埋葬,並在馬塚前立一碑銘,刻著「白馬墓」。
胡深為國捐軀,朱元璋追封為縉雲郡伯。方孝儒的老師宋濂,又號玄真子,為明朝初年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他為胡深作碑銘,謂其「指揮三軍,雄姿奮揚,人不可犯;及與縉紳之流論文評詩,則儼然布衣書生也」。可見胡深文才武略兼備,著有《芸齋集》。
有詩一首描寫當時情景,詩曰:
奔回匹騎一門驚,繞墓飛沙怒未平。
月夜騰空風鬣動,長嘶猶趁舊屯營。
意思是胡深的坐騎一路奔回家門,全家為之震驚。桃花馬悲痛地繞著主人的墓,鐵蹄激起陣陣飛沙,戰馬失去主人的怒氣難消。在明月當空之時,白馬的英靈騰空飛躍,馬頸上的鬃毛被風吹動,只聽見他聲聲悲鳴長嘶,猶如舊時與主人相守在屯兵的營區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