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涼亭有屋簷能夠遮風擋雨,長輩運動更安心。圖/陳筱彤提供
【本報綜合報導】疫情期間社區關懷據點關閉,許多長輩無法外出活動,坐在家裡發呆,導致衰弱退化。嘉義阿里山上的照服員為了增加長輩活動量,把大螢幕電視扛到海拔約八百公尺高的原民部落,讓長輩透過鏡頭視訊運動,延緩肌力退化,也藉此機會到長輩家中,檢視居家安全。
嘉義阿里山來吉文化健康站是阿里山最北邊的原民部落,服務範圍有五個鄰,主要服務二十一位長輩,大多都是鄒族原住民。照服員陳筱彤透露,文健站活動多樣化,除了帶長輩做健康操,還有學習羅馬拼音、傳統手工藝等活動,也有延緩失能、心靈文化、健康促進等課程。
善心民宿願供電 活動不停擺
陳筱彤表示,三級警戒後,長輩不敢去醫院,據點也無法上課,狀況明顯變差,雖然知道要運動,但真正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坐在家「給電視看」。
當時據點暫停,為了讓長輩恢復運動習慣,陳筱彤與夥伴陳瑛、計畫負責人莊雅媊決定把電視搬到長輩家,包括喇叭、連接器材、超長延長線等,讓長輩在家中透過視訊一起運動。到長輩家中,也可順便評估環境是否有潛在危險,像是浴室有無防滑墊,門檻是不是太高、燈夠不夠亮等,避免長輩發生意外。
陳筱彤表示,透過遠距醫療平台,除了衛教及運動課程,也提供個人諮詢,有位長輩胃食道逆流不舒服,護理師建議少吃醃漬食品、睡前不要進食,直接在線上回答長輩問題。近期還找到一處公共涼亭,不僅有屋簷可擋風雨,旁邊也有善心民宿願意供電,讓長輩們可持續參與活動,維持健康身心。
2萬生力軍 因疫情訓練中斷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家屬無法探視居住長照機構的長輩,也讓照服員生力軍受訓計畫中斷。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理事長林金立表示,每年約新增二萬名照服員生力軍,會在四月至九月訓練並進入職場,不料碰上疫情,機構不開放實習,即便完成學科訓練,仍然無法結訓。
林金立表示,疫情爆發初期,部分使用居家服務的家屬憂心感染,暫停居家服務。另一方面,因日照中心暫停開放,過去使用日照中心的民眾統統轉往申請居家服務,雖舊案暫緩服務、新案一夕「暴增」,照服員工作不減反增。
為解決此狀況,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周道君表示,日前積極與受訓機構,包括各醫療院所及住宿式機構協談,目前疫情較穩定,已有部分機構等在符合防疫規定下,開放照服員實習,但某些機構仍憂心疫情因此未開放,未來會持續溝通,協助照服員完成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