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雙眼睛幫忙看? 論同行評議

文/萬維綱 圖/flickr |2021.09.08
741觀看次
字級
很多人認為搞科學研究主要是人與自然的鬥爭,但真正的科學研究工作也包括人與人的鬥爭——不是官僚主義或辦公室政治,而是科學家跟科學家之間,因為學術觀點的不同而開打。圖/flickr

文/萬維綱 

很多人認為搞科學研究主要是人與自然的鬥爭,但真正的科學研究工作也包括人與人的鬥爭——不是官僚主義或辦公室政治,而是科學家跟科學家之間,因為學術觀點的不同而開打。

從某種意義上講,往往頂級學術期刊投稿跟打仗差不多。所謂的「同行評議」(peer review),也就是編輯找幾個跟你在同一領域、同樣搞科學研究的人來審查你的文章。

一個最可怕的消息是,這幫人有時候跟你一樣,常常以為只有自己才有資格在這個期刊上發文章。如果他們直接說你的結果不夠重要所以不適合發表,那你基本上完了;但如果他們說你的文章錯了,則是一個比較好的消息,因為很可能是他們錯了。

你要做的是寫一個答辯狀,證明是審稿人錯了。然後有可能會發生一件,也許只有在科學界才能發生的奇跡:審稿人承認錯誤,改變想法,允許你的文章發表。

生活中的成年人除非受到職場長官的壓力,很少承認自己的錯誤。一場爭論之後沒人會說「我以前想錯了,原來是這樣」,但是科學家可以。科學家也會拉幫結派,也會有各種偏見,也會以證明別人錯了為樂,但是所有科學家有一個共同的優點:他允許你改變他的想法。這種允許別人改變思想的氛圍,可以刺激人在審稿的時候採取更為大膽的態度。

為什麼?因為科學家是真理追求者。實際上,搞科學研究的一大樂趣就是被別人改變想法!

先入為主 當局者迷



作為一個科學研究者,我既寫論文也給人審稿。我注意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哪怕只有一個審稿人,雙方往來只有一次,也能讓一篇論文提高不少。仔細想想這其實有點奇怪,因為論文投出去之前,作者往往已經修改了很多次,而且通常是幾個作者合作,每個人都要反覆地看。可就是這樣,審稿人仍然可能會提出「過硬」的意見,讓你非得再修改不可。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研究者在做這個項目的時候,已經被自己的想法所吸引,陷在裡面,往往想的是「怎麼把這個項目早日做成」、「怎麼讓人接受我的想法」。

而審稿人在拿到論文之前對這個項目一無所知,他沒有陷進去,反而能用更客觀的眼光去看問題。這就正如世界排名第一的網球運動員也需要教練一樣。反饋者不見得比你的水平高,但他們可以從你看不到的角度看你。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