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出谷司馬
延辦一年的東京奧運,在新冠病毒疫情的肆虐下,終於順利落幕了。關心體育賽事的朋友大概會留意到,在美國體操代表隊中,有一位蘇妮薩‧李(Sunisa Lee)獲得女子個人全能賽金牌、女子體操團體銀牌的殊榮。然而她外貌並不像金髮碧眼的西方人,反倒是一副亞洲人的面孔;從報導當中,我們知道蘇妮薩不但是亞裔美國人,而且還是苗裔的美國人。
在過去的專欄中,我們多次提到苗族是一個有著長遠遷徙歷史的民族,從他們的史詩中,可以得知,苗族人是從華北平原一帶遷徙到中國西南地區,由湖南到四川,再由四川到雲貴,甚至中南半島一帶。這樣的千里迢迢已經很令人感到難以置信了,更何況從華北到美國呢?
如果查詢相關資料,像蘇妮薩這樣背景的苗裔美國人其實還不少。根據二○一○年的統計,這些苗裔美國人的人口至少有二十六萬人之多。這樣的人口數不免讓我們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機緣,讓這些原本居住在中國西南地帶的苗族人來到美洲新大陸,讓他們在這裡開枝散葉,成為大族呢?
苗族人有許多的支系,其中一個自稱為Hmong(音譯「蒙」),歷史上記載他們主要居住在中國西南的山地區域,與歷代的政權保持著時而抗衡、時而歸順的關係。
到了清代,部分的苗族人歸順清廷,成為苗屯軍事體制下的「熟苗」,但仍有很大部分的苗人,翻山越嶺來到了今日越南北部、寮國、泰緬交界一帶的山區,這當中有不少苗族是屬於Hmong這個支系。
一九六○年代初期,正是越戰打得激烈的時候,當時的寮國有一位王寶將軍(Vang Paul),成為美國非常倚重的反共軍事將領,他即是苗族。然而由於戰情急轉直下,包括柬埔寨、越南、寮國相繼赤化,王寶將軍便將自己的部隊與族人撤退到泰國邊境。
由於王寶將軍與美國的關係,遂協調將這些部屬與族人一同以政治庇護的名義帶到美國。一九七五年,共有三千多位苗裔族人首先獲准進入美國,後來又陸續增加到六萬餘人,成了當代苗裔美國人的先驅,而王寶將軍也成為這些人的精神領袖。
時至今日,大部分的苗裔美國人分別住在加州與明尼蘇達州,不過很多新一代的苗族人對苗族傳統文化已經感到陌生了。因此許多關心苗族文化的移民,開始透過許多管道,希望能夠復振本民族的傳統,甚至也數度帶著新一代的苗裔美國青年,返回中國西南舉辦「尋根」一類的活動。在Google的翻譯服務裡,可以在其列出的大量翻譯語言中看到「苗文」,而這個苗文,正是上述這些苗裔美國人所使用的「川黔滇次方言」語系的苗語。
如今,隨著蘇妮薩站上國際體壇比賽的最高殿堂,並且獲得金牌,讓我們看到苗族這個善於遷徙的族群,也在世界的另一個角落大放異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