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卡爾美術館外觀。
圖/陳雲和
文/陳雲和
夏卡爾美術館全名「國立夏卡爾聖經使命美術館」,位於法國南部尼斯市。這座依照夏卡爾理念設計的美術館,於一九七三年七月七日夏卡爾八十六歲生日當天開幕,一位畫家能夠在生前主持自己的美術館開幕儀式,真是少有的福氣。
馬克‧夏卡爾(一八八七─一九八五)出生在白俄羅斯鄰近俄羅斯的一個小村莊。父母是使用意第緒語的哈西德派猶太教徒,家境困頓,靠賣魚養活一家十個小孩的父親,總是以祈禱來獲得內心的平安,虔誠的宗教信仰深深影響夏卡爾,成為他畫作裡的重要元素。
一九一○年夏卡爾到法國學習繪畫,從此展開他的藝術創作之路。巴黎羅浮宮前輩大師的作品,讓他領悟到一位畫家應該用自己的方式畫畫,於是,嘗試以自然技法傳達對故鄉的情懷。
兒時的農村景象,如黑暗的木屋、親切的鄉民、拉小提琴的人,以及牛、馬、驢、羊等動物,是他謳歌鄉愁的方式;而聖經故事、教堂和天使,則是他對上帝之愛的的歌頌。
夏卡爾如此形容自己的畫:我將占據內心的形象收集並畫出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夏卡爾的畫呈現出夢幻般的幸福色彩,畫作裡,夏卡爾習慣讓戀人飛翔在空中或騎在花束上,來表現戀愛中的甜蜜快樂。
二次大戰期間,猶太人遭到納粹屠殺,夏卡爾受到強烈的衝擊,他所信仰的平和世界,驟然變成猶太人的煉獄。
畫家走出幸福象牙塔,創作出〈革命〉和〈白色極刑〉等撼動人心的畫作。身處苦難的環境,夏卡爾從堅定的信仰中找到希望之光,他相信《聖經》中上帝的應許,亙古不變。他說:我內心的信仰可以挪去如山的憂慮。一九五○年,他定居尼斯近郊的文斯。
筆者和外子依著地圖,從尼斯市區來到座落在寬廣庭園中的夏卡爾美術館。
這座美術館外觀設計新穎,內部的採光處處經過巧思布置。米白色的牆上,只掛一幅三百號的大畫;牆面側邊留有一公尺寬的玻璃窗,窗上掛了長帆布,既可引進自然光,又可讓光線調控得恰到好處。在柔和的光線下欣賞色彩鮮豔的油畫,效果很美,是歐洲其他美術館少見的採光設計。
美術館內陳列的作品屬於夏卡爾晚年的大幅油畫,創作題材帶有宗教、詩意和幻想,色彩比以前更明亮大膽。畢卡索曾讚賞夏卡爾說:馬諦斯之後,他是最懂色彩的人。
有間音樂廳,可說是館裡的驚歎號,彩色玻璃上的聖經故事,在陽光揮灑下,圖畫中的人物栩栩如生,色彩更顯繽紛亮麗。醺醺然步出美術館,陽光和煦,我們坐在草地上,細細回味夏卡爾畫裡的溫馨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