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潘楠慕
印度弗萊明大學三位學生在學期間曾參與一項為期兩個月的作業,內容是建立食物料理方式的線上資料庫;最初,她們向家人、朋友徵詢食譜,但在過程中,她們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項學校作業,而是規模重大、深具意義的行動;許多口耳相傳的烹飪手法正逐漸消失,為了搶救這些珍貴的文化,她們決定持續推動這個線上資料庫。
來自中東的普哈莉(Ananya Pujary)表示,開始收集資料後,她們察覺到食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也發現許多食物有值得記錄的故事和回憶,「例如祖母的私房菜,或者一些只為特殊場合製作的食品」。
普哈莉指出,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她發現自己與故鄉的連結正在淡化,加上對祖國和親人的懷念,促使她決定擴大收集各種食物的料理方式;她強調:「我們收集的不只是食譜,而是料理技術,這涉及了回憶和情感;我最大的遺憾,是沒能向祖母和母親學習傳統的料理手法,普通食譜沒辦法呈現這些東西。」
普哈莉的同學波爾(Muskaan Pal)在非洲莫三比克長大,故鄉是新德里附近的哈爾亞納(Haryana)社區;波爾說:「在國外期間,我們的食物都以當地食材為主,我對故鄉的傳統美食知之甚少,因而想改變這個狀況。」
普哈莉與波爾和另一位同學古普塔(Khushi Gupta)合作,收集在現代烹飪趨勢中被遺忘的技藝。新冠疫情期間,她們的線上資料庫大受歡迎,也已成立合資公司推出「社區食譜計畫」(Community Cookbooks),在網站上以手寫筆記、錄音檔或影音內容形式,記錄個人對烹飪的回憶,並展示印度料理的多樣性。
普哈莉表示,許多人對印度菜存有刻板印象,但印度其實有數千種地方性菜餚,每個地區和種族都有獨特的食譜、菜色、食材和烹飪技術,只是有許多已隨時間而消失。她說:「食物包含了許多文化元素,但不知何故,過去幾個世代以來,這些元素正在消失。」
波爾表示,印度料理非常多變,各地的喜好和口味也不同;除了常見的料理,她們也致力保存邊緣化社區的獨特食物。印度的富裕族群和社區,有大量關於地區特色的紀錄,但一些窮困地區,例如印度東北部的社區,許多資料正逐漸流失。
普哈莉指出,她們不僅要在被忽視的地區尋找食譜和故事,也將記錄各地的美食。她們把平凡無奇的大學作業,發展成保存重要社會文化的行動,也提醒所有文化中的年輕族群,應設法保留長輩們的烹飪技巧和特殊食譜;普哈莉說:「每道菜餚,都是珍貴的傳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