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垃圾銀行 存垃圾.賺現金

文/酉方  |2021.08.28
5073觀看次
字級
村民將垃圾運往「垃圾銀行」收集點。圖/網路

文/酉方 

全球各地都頭痛不已的垃圾問題,島國印尼卻有人想出一個「存垃圾,賺現金」的解方,多年來在印尼超過130個城市,陸續成立近3000個「垃圾銀行」,不但客戶量逐日成長,每個月收進超過6000噸資源垃圾,各社區的環境也明顯變得清潔許多。

身為新興經濟體的印尼,隨著高度的開發與建設,人口迅速增長,使垃圾量與日俱增,據統計,印尼每年產生129萬噸塑膠垃圾(世界第2多,僅次於中國大陸),因處理不當而傾倒至海洋當中,嚴重影響人民健康和生態環境。

「垃圾銀行」的工作人員,正在為民眾稱重計價。圖/網路

垃圾飽和為患成災

以印尼首度雅加達為例,現有8座垃圾掩埋場,早已飽和或即將飽和。很多垃圾掩埋場的垃圾,堆積高達16公尺,2020年5月,距離雅加達約90分鐘車程的西浦藏掩埋場,圍牆突然倒塌,導致超過100公噸的垃圾垮下,掉入西薩丹河,垃圾隨河流衝向下游,臭氣四溢。

即便是距離西浦藏掩埋場30公里遠的卡蘇阿里(Kasuari)社區,因位在西薩丹河下游,只要下大雨,垃圾隨河水漂送而至,就會聞到陣陣惡臭。這也讓社區民眾感受到垃圾問題的嚴重性和全面性,「要改善必須從每個家庭做起」,而且必須全民參與。

不約而同提出倡議

事實上,卡蘇阿里社區正是最早推動「垃圾銀行」的社區之一。

印尼「垃圾銀行」的概念,一說是由雅加達賓塔洛區的卡蘇阿里社區,於2011年倡議推動的,但也有人說,是2006年於巴德甘小鎮,一位叫班邦的中學老師創建的,無論如何,這項計畫如今已廣泛在印尼超過130個城市推動有成,一共擁有超過20萬名「儲戶」。

卡蘇阿里社區的推動者娣妮(Tini Rudi)表示,印尼很多垃圾掩埋場不但飽和崩塌,還排放大量甲烷,各地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回收問題也十分嚴重,造成嚴重環境問題。因此她與鄰里辦公室合作,接洽資源回收業者,推動「垃圾銀行」的概念。

不少民眾投入撿垃圾、換現金的行列。圖/網路

從丟掉變回收利用

民眾剛開始學習垃圾分類時,難免遇到困難。「過去很多人都習慣把所有垃圾包一包,直接丟掉。」娣妮說,經過不斷宣導,現在社區有超過1/3的家庭參與,很多人也愈來愈積極,從最開始的廢棄物回收,到最近開始推動廚餘回收,轉做有機肥料或肥皂。

娣妮說,每位社區民眾都可以成為「垃圾銀行」的客戶,資源回收業者至少每個月來社區一次,協助民眾把分類好的垃圾稱重、計價、收走,並將民眾應得的回饋金,存入指定的帳戶,「等於把垃圾存入銀行」。

積少成多嘉惠社區

資源回收的價格其實不高,舉例而言,資源回收業者收集卡蘇阿里社區2天垃圾,社區總共也才拿到約130萬印尼盾(約新台幣2600元),但積少成多,一個玻璃瓶台幣3元、故障冷氣機台幣300多元……不少民眾逐漸認知到「垃圾也有經濟價值」,學會惜福愛物的觀念。

不同城市的「垃圾銀行」,也發展出不同回饋模式,有的直接讓「儲戶」用垃圾換取稻米、手機卡,甚至用於支付電費,也有業者提供資助給當地學生買文具、學用品,或讓當地教育機構有經費招募老師,協助輔導低年級孩子的家庭作業。

環境清潔空氣清新

也有的社區成立共同帳戶,將民眾收集資源垃圾賣得的錢,存入此一帳戶中,讓社區有經費用於美化環境,改善生活品質,像卡蘇阿里社區,便因此連續數年,得到雅加達省政府舉辦的環保競賽獎。

也有不少社區居民,不是因為可拿垃圾換錢,才選擇加入「垃圾銀行」計畫。這些人發現:隨著加入計畫的人變多,自家社區環境變得清潔許多。畢竟,過去沒有資源回收時,垃圾都是整包放門口,等拾荒者來收走,社區環境髒亂又五味雜陳,現在則乾淨許多,連空氣也變得清新。

印尼「垃圾銀行」,希望能突破垃圾圍城的夢魘。圖/網路

處理技術日漸成熟

至於這些從社區回收的資源垃圾,不同城市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在芝瑪希市,業者會將垃圾賣給大型回收業者,把收入作為營運經費;在望加錫市,政府會以該業者訂出的價格,收購垃圾後賣給回收業者,再由業者運至爪哇島上的塑膠及造紙等垃圾再生廠。

也由於「垃圾」=「金錢」,印尼當地撿垃圾、換現金的人數變多,不僅能妥善處理垃圾,也增加了貧窮人民的收入,相對的,由於資源垃圾有利可圖,投入成立銀行的業者也迅速增加,光是賓塔洛區就有約18至20家「垃圾銀行」。

此外,隨著垃圾處理技術進步,印尼的「垃圾銀行」有能力處理多達70種垃圾,包括塑膠瓶、廢紙和包裝材料、電子產品……未來更會朝向擴大回收系統的方向邁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