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古慨今 】耐煩有成 星雲大師 |2021.08.21 語音朗讀 363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圖/unsplash 文/星雲大師祖銘法師,俗姓應,字古鼎,元朝浙江奉化人。他幼年即聰穎有悟性,不食葷腥,少年時已博通百書,尤好鑽研佛典。二十五歲受具足戒,後至各方參學,參謁靈穩寺元叟,在其點撥下應機開悟,自此擔任元叟侍者一職,直至五十四歲,才出世弘教。期間,祖銘經過二十年的精進苦修,使得原本醜陋的面貌,竟成為福德之相。祖銘為人謙遜自持,每有人欲以車乘迎請他講經說法,皆一概婉拒,僅以杖履代步。祖銘教學不厭其煩,學人皆爭相趨於座下學法。圖/unsplash八年後,祖銘遷往普陀山弘法,當時威震海上的浙東都元帥,對他甚為禮遇,連日本國主也派遣商船,欲以重金迎請祖銘至日本弘法,可是他皆迴避不應。某天夜裡,祖銘掛單於蘇州承天寺,同住者見空中有天神,護衛寶鼎而來,指名送給祖銘。後來,元順帝因祖銘的法席極盛,因而賜號「慧性文敏宏覺普濟禪師」。祖銘示寂前對徒眾說:「觀世音菩薩手持金蓮台來迎接我了!我平日的修持已應驗。」於是大書一偈:「生死純真,太虛純滿,七十九年,搖籃繩斷。」然後擲筆而逝。七日後,顏貌猶如生前,荼毗後舌根、數珠皆不壞,並得五色舍利無數,後人於徑山建塔紀念。圖/unsplash釋初參曰:祖銘開悟之後,猶擔任侍者二十年,直至五十四歲,方始出世弘教。現今的僧青年,大多缺乏古德此種安住於一處的定力,故修行難有成就;正如滾石無法長出苔蘚,所以也就無法成為堅固不移的磐石。唯有耐煩有恆,修行才能有所成就,不耐煩、不耐勞,便成不了大事,更別提住持一方了。道在平常心裡養成,它非刻意強調,也不講求速成,只要有恆心,自然會在日用生活中成就。 前一篇文章 【人間佛教思想十堂課 】第七堂課 人間佛教的建築觀 下一篇文章 【叢林風光】 人間佛教弘揚世界 線上聯合畢業典禮 熱門新聞 01人間社新聞研習營 傳遞真善美2025.07.1602中職明星賽 挑戰8萬觀眾紀錄2025.07.1803環保音樂劇在河邊 光明大學攜手社區演出2025.07.1604【人間行腳】馬蹄踏過2025.07.1605響應跨宗教慈善 多倫多佛光人高空跳傘2025.07.1706【時光重逢】穿過時光,看見日清晏蜓2025.07.1807日光寺佛光寶寶祝福禮 祈願孩童平安成長2025.07.1708【視覺美學】快門下的詩意 人間萬象無遠弗屆2025.07.2009【人間滋味】午後的微甜時刻2025.07.1610愛護地球 北海道場健走、淨灘2025.07.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叢林風光】短期英文佛學班 9國學子學習人間佛教【叢林風光】 叢林獅子吼傳燈人間【叢林風光】 深研義理 以學養行【叢林風光】 人間佛教社會應用【叢林風光】叢林易地教學 悲智願行的實踐【叢林風光】易地教學 集體創作 眾中有我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供養的種類《星雲法語》人生四品星雲大師:四藝與人生星雲大師:如何養性星雲大師:正信之美星雲大師: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