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永福
曾有學生不交作業,讓老師頗為頭疼,在不斷催促下終於交來,但筆跡不對,詢問之下得知是父親代為捉刀。更令人訝異的是,同學還不約而同說:「老師,他的美勞都是他媽媽做的。」
老師們有時會遇到父母溺愛孩子的情況:幫孩子背書包、水壺,任何學用品忘記帶來,孩子一通電話立刻送到校。而被溺愛的孩子,通常也會有些不成熟的行為,例如鞋帶掉了,就跑到老師面前,以命令語氣要求綁上;看著營養午餐的香蕉不知所措,因為在家母親總會先把香蕉剝好切成數塊端給他;甚至,老師請學生做些服務工作時,他卻淡淡回答:「請人來做不就好了?」
父母認為替孩子承擔壓力,甚至代替他學習,就是在愛護子女;殊不知,不是靠自己努力破蛹而出的蝴蝶無法振翅高飛,溫室中的花朵難以承受風吹雨打。家長的溺愛,不但阻礙了老師的教學,更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機會。
有些孩子初上學時難以適應,或眼高手低備感壓力,家長自應適時陪伴、鼓勵與與指導;若真有學習障礙,當與老師討論因應之道,必要時請學校提供特教服務,但絕非包攬下孩子學習與成長的任務。
古人要學子熟悉「禮樂射御書數」之科,以及「灑掃應對進退」之節,就是在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而今父母溺愛,可能讓孩子永遠長不大,未來卻要獨自面對更複雜的社會環境,豈不更殘忍?
愛之適足以害之,為人父母者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