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博物館外觀。
圖/林一平
作者贈禮給菲立德仁諾夫。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
俄羅斯莫斯科市區有許多托爾斯泰(Leo Tolstoy)遺蹟,甚至在我下榻的旅館大廳都掛上了他的畫像。
漫步於莫斯科市區時,很驚喜能路過普利奇斯騰加(Prechistenka)街上座落的托爾斯泰博物館(The Leo Tolstoy State Museum;圖一),只可惜當日是博物館公休日,只能在門口拍照留念。
當日晚上與俄羅斯人文科學基金會(Russian Foundation for Humanities)核心人物用餐,閒聊時我提到白天在托爾斯泰博物館的門外拍照,無法入內參觀之事。基金會主席菲立德仁諾夫(Vladimir Fridlyanov;圖二)大呼可惜,說:「若事先告訴我,我會請博物館特別開門為你們導覽。」
他遺憾不已,大概是因為他所遇到的外國官員很少有人對此類藝文活動感興趣。我們的喜好相近,獲得他的共鳴。菲立德仁諾夫贈我上下兩冊關於克里姆林宮歷史的巨著。這兩本書重達十二公斤,差點帶不回台灣。
《托爾斯泰長女回憶錄》裡敘述托爾斯泰是這樣一個人:不斷同自己的欲望進行鬥爭,勇於做深刻的自我解剖,毫不容情的省察自責,嚴以律己,也嚴格要求別人;同時他又是一個始終不渝的樂觀主義者,從不怨天尤人,在任何困境中都能找到出路,探索一切問題的答案,對每一件不幸或不快的事情都能找到慰藉。甚至對牙痛,他也能為它找到辯護的理由。
托爾斯泰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牙痛能使健康具有更大的價值。」在另一處他這樣寫道:「我的一切疾病,都給我帶來明顯的、精神上的好處;為此,我倒真要感謝它呢。」
綜觀托爾斯泰整個人生的主旨即是「自我完善」。我一直希望能學習他的典範,嚴以律己,讓自己人生邁向更完善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