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歷史】崎頂子母隧道

文/徐羽筠 |2021.08.12
2810觀看次
字級
崎頂子母隧道 圖/徐羽筠

文/徐羽筠

位於苗栗崎頂車站旁的崎頂一、二號隧道於一九二八年日據時代建造,長度分別為一三○‧七八公尺及六七‧四八公尺,寬度近八公尺,兩座隧道相距五十公尺,一長一短,所以有「子母隧道」的稱號,亦稱「崎頂古隧道」,是全國唯一兩座相連的雙軌道隧道。

子母隧道穿山臨海,由於位置顯要,還有「山海關」之稱。一號隧道口設有軍事碉堡;二號隧口有信號所,負責交會列車管制道,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崎頂子母隧道為南北縱貫鐵路必經之地,早期加上附近有知名景點崎頂海水浴場,很是熱鬧。尤其到了暑假,坐火車到崎頂,可觀賞子母隧道的美景,又可戲水弄潮,是許多家庭休閒活動的好去處。

一九七四年,在當時行政院院長蔣經國先生的推動下,開始十大建設,台鐵實行鐵路電氣化,隧道因淨空高度不足,加上路線曲率半徑只有五百公尺,鐵路西移,基於行車安全考量,而將其封閉。

子母隧道封閉之後,乏人問津,周邊雜草叢生,一九九○年是大陸客偷渡來台的高峰期,即有偷渡客從崎頂上岸,進入隧道躲藏。

地方人士不忍子母隧道荒蕪廢棄,甚至成為窩藏偷渡客之地,經多方奔走呼籲整治,終於成立「崎頂隧道文化公園」,設置觀景台及涼亭,環境清幽,視野遼闊,可以眺望台灣海峽。從觀景台,沿著鐵軌旁的小路而行即能抵達子母隧道。

洞門設計別緻,造型氣派,隧道內部結構保存完整,上半部的圓拱是採用紅磚襯砌,下半部的側壁則延續運用水泥磚砌築,而在坑口(洞)邊緣部分以三層混泥土磚(洋灰磚)砌成,作為半圓拱坑口之收邊,為一大特色。

走出子母隧道,兩側皆有蓊鬱綠樹,花木扶疏,就像是電影《神隱少女》裡的龍貓隧道,充滿神祕感,曾獲部落客票選為「台灣36祕境」之一。二○○五年被登錄為苗栗縣第十座歷史建築,隔年再獲文建會列入文化行春點。

據當地耆老回憶,一九四五年,三架美國軍機追擊北上貨物列車,列車躲進隧道,美軍隨即投下炸彈,因未直接命中,改用機槍掃射,造成一號隧道南口牆面上,至今仍清晰可見彈孔的痕跡。子母隧道不只是遺跡,還見證太平洋戰爭,無言訴說著戰爭的殘酷。

從「子母隧道」到「崎頂隧道文化公園」都是踏青的好去處,不妨一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