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美玲
我喜歡買在市場擺攤的小農產品,尤其是那些年紀稍長的婦人賣的少量農作物。倒不是因為她們口才好,或標榜賣的是自家菜園出產的「有機」新鮮蔬果,而是因為她們讓我感覺十分親切。
從小住在鄉下的我,小時候特別喜歡天才剛透出微光時,就跟著媽媽到菜園去。媽媽種菜、澆水、施肥、摘菜、挖竹筍,我則在一旁捉蝴蝶、挖土、摘芭樂,母女雖是各忙各的,但是感覺很親近。
回到家,媽媽很快將家裡要吃的菜挑揀好,把預計要賣的菜分成好幾堆,接著用稻草一把把捆起來,放進以前的LV包──茄芷袋,用扁擔挑起兩個LV包後,叫我乖乖待在家,她要到街上把最新鮮的蔬菜、竹筍、鹹菜乾賣掉。媽媽不會騎腳踏車,也不會騎機車,因此總是靠她的兩條腿,挑著重物,一步步走到市集。
讀小學時年紀稍長,我心疼她的辛苦,要媽媽別再去賣菜了,她搖搖頭說不辛苦:「可以賺一點錢貼補家用,偶爾幫你們加菜,特別開心。還有,有些老主顧很喜歡媽媽的菜,我不想讓他們失望。」
我知道媽媽是在安慰我,驕陽下揮汗如雨,怎會不辛苦?也因此,如今看到路邊賣菜的阿姨、婆婆,彷彿看到當年賣菜的媽媽。我跟那些農婦買菜,是希望她們賣完了就可以早點兒回家休息,不知當年是否也有這樣想的好心人?
如今媽媽早已成仙,不在我身邊了,但我時常想起多年前,在菜園陪伴她的點點滴滴。如果時光能倒流,我多麼希望能回到那純真、無憂,有媽媽陪伴的美好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