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風景】 疫情期間 母子熱線

文/思微兒 |2021.08.09
552觀看次
字級

文/思微兒

往常,約莫每隔兩、三個禮拜,我和老公就會回台北的婆家探望婆婆。從五月中開始了防疫的三級警戒後,為了避免南北長途移動增加病毒傳播的風險,也為了保障彼此的健康安全,我們就沒有再按照慣例回台北婆家了。

跟婆婆見面的次數雖然因此減少了,但是我覺得,婆婆與老公之間母子對話的頻率,反而增加了。

之前每次回婆家,我跟婆婆會在廚房一起做飯、煮菜,或是在看電視時閒話家常,婆媳之間算很有話聊;但是向來是君子遠庖廚且剛毅木訥的老公,總是自顧自地待在房間裡滑手機,要不就是在客廳裡目不轉睛地看電視。而當全家人圍著餐桌吃飯時,這對向來話不多的母子倆也都是安靜專心地低頭吃飯,極少有什麼互動交談。

這段因為防疫而不能回婆家的期間,老公三不五時就會打電話給獨居台北的婆婆。

「你去市場買菜要速去速回,不要逗留,一次就買足一個禮拜的量。」

「不要去串門子,如果有鄰居來家裡,要記得少說兩句,戴好口罩、保持距離。」

「出門回家後一定要用肥皂洗手、洗臉,還要漱口。」

「收到里長通知可以打疫苗就趕快去打,不要太擔心,別被電視新聞嚇到了。」

「不必寄粽子來,放心,很快就會解封了,到時候我們再回家吃就好了。」

「這陣子沒辦法回去看你,你自己要小心注意,把自己照顧好。」

老公拿著手機,在客廳裡邊來回踱步邊一再重複相同的話,儘管說話的方式和語氣,一如他慣有的平淡低沉、沒什麼高低起伏,但是,我從中聽到了向來不善表達情感的他,話裡的憂心叮嚀和打氣鼓勵。這麼絮絮叨叨的老公,跟平常總是言簡意賅、沉默寡言的他很不一樣。

被疫情隔離在兩地,無法返鄉探親,減少了例行的會面,確實是情非得已。不過也因為這段非常時期,增加了電話聯繫的頻率,反而有更多的機會能讓「省話一哥」適時表達對媽媽的關懷。

聽著老公語氣平平但關心滿滿的通話內容,這難能可貴的母子熱線,我想,或許也堪稱是疫情期間另類的美麗風景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