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拿下今年東京奧運桌球混雙銅牌的十九歲林昀儒、女子競技體操代表十八歲丁華恬,是今年矚目「新星」。他們都是申請在家自學的運動員,顧及練習、學業與休息,選手自學趨勢在運動界正快速成長,甚至有國小體操隊發展出「團體自學」模式。
實驗教育三法上路近七年,「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又分為個人、團體、機構三種模式,據教育部統計,參與人數從一○四學年度的三千六百九十七人,一○九學年度翻倍成長至八千七百四十四人,又以機構自學占四成五最多,個人自學占三成九次之。
台北市三民國小體操隊在去年各大競賽中拿下二十七金十七銀七銅佳績,民生國中五位體操女將也在今年全中運以懸殊比分摘金,幕後推手就是教練、前體操國手林祥威。
林祥威體操隊上二十五位選手,其中十七位都是自學生,自己當年在體育班「累得要死」、「上課都在睡」的慘痛經驗,也促成他與家長合作,陪伴孩子走出另一條路,家長間更互相協助,一起聘老師團體自學。
林祥威認為,自學最大目的是讓學業、訓練、休息達成平衡,否則功課與訓練跟不上,最後只會「兩頭空」。
花式滑輪滑冰界也有不少自學生。十六歲的吳若瑄起初為改變學習形式,小學三年級轉為自學,一年後接觸到花式溜冰,前年代表台灣參加世界滑輪溜冰錦標賽四人團花組,獲得第十三名優異成績,為我國刷新排名。
將升上國一的蔡玉鳳也在小學三年級,為了專心滑冰而選擇自學。目前正在北京移地訓練的她認為,自學能讓她把重心放在滑冰上;玉鳳媽媽說,知識不從課本來,滑冰競賽就好比學校的期中考與期末考。
不少運動「小選手」選擇自學,但學習計畫、訓練經費又是另個課題。自學生家長認為,親子共識最重要,再一起設下自學目標,務必顧及均衡發展,在體育專才外,也要保有基本知識及身心靈的健康。專家認為,若各類補助款能直接供應給學生,勢必能讓教育資源更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