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詞探源】 「臺灣」和「台湾」有不同

文/吳宏信 |2021.08.05
2853觀看次
字級

文/吳宏信

一般人對於「臺灣」和「台湾」有何不同較難分辨,多數認為只是筆畫多寡,繁簡體書寫有別,事實上兩者有著很大的差異。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湾」為「灣」的異體。

「灣」字不見於《說文》,《龍龕手鑑‧水部》云:「灣,烏開反。水曲流也。」今音ㄨㄢ。《廣韻‧平聲‧刪韻》則釋「灣」為水曲。

《宋元以來俗字譜、水部》引《太平樂府》、《東牕記》、《目連記》、《嶺南逸事》均作「湾」,足見「湾」為宋元以來通行俗字。「灣」被簡化為「湾」,如「戀」俗作「恋」,「孌」俗作「娈」等,仍不失本義,但是「台」和「臺」涵義不同,必須加以釐清。

依照字典解釋,「臺」是「觀四方而高者」,用土築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築物。康熙字典記載,「臺」字有多種解釋,在《古今注》中是官名;《左傳》稱隷僕之至卑者;《莊子》稱之為心;《山海經》說是神人名、星名和宮殿名;古代稱陵墓爲臺,可見「臺」非單一意義。

「台」字音ㄊㄞ,有地名、官名、器物單位和姓氏等意,如兄台、台啟等;又唸ㄊㄞ;另音為ㄧ,有自稱及喜悅之意。「台」與「臺」意思不同,使用上難以分別,這是約定俗成下,必然演變的趨勢。如「旧」和「舊」、「變」和「变」,漸次產生的結果。

某次上課,老師以「采」字當譬喻,「采」是會意字,《說文解字》「采,捋取也」,以手在樹上採摘果實和葉子,目前都寫成了「採」。從「采」延伸踩、彩、綵、睬等字,都是取其音,卻失去了原意,這是在文字發展史上,需要的字彙愈多,舊字不敷使用所致。

教育部考證字源,「台灣」有失正體字的字義,故規定以後內部公文一律使用「臺灣」,教科書也將一併修訂。筆者認為,為了兼顧文化和現實,一般書寫不必強加苛求,正式公文或教科書中,還是以正體字發文或排版比較適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