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公費疫苗預約平台將於今天上午發布第四輪簡訊通知,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將有一百四十四萬人符合資格,可於七月二十九日中午十二時前預約接種,於三十日至八月六日之間施打疫苗。不過,該平台於七月十九日關閉後,迄今未再重啟,許多民眾無法上線更改疫苗廠牌,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等到更多疫苗到貨,就會重啟預約系統。
陳時中表示,第四輪可預約對象以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三十一以前出生者為主,也就是三十八歲以上民眾,多達一百十八萬人,其餘為上周因颱風而取消預約的宜蘭縣、基隆市預約者,以及第三輪接獲通知,但尚未完成預約者,總人數為一百四十四萬人。
至於何時開放混打?陳時中說,專家會議認為混打是可行方向,初步建議對象有二。首先是接觸風險較高的第一到第三類公費對象,再者是對於腺病毒疫苗(AZ)和mRNA疫苗都過敏者,不過,執行時機未定,必須等整體疫苗到貨時間更穩定時,才會公布。
陳時中強調,疫苗分配原則以提高至少接種一劑的覆蓋率為目標,根據國際經驗,延長第二劑接種間隔時間,整體保護效果不會減弱,反而更好。舉例來說,如有一百劑疫苗,以接種兩劑為目標,只有五十人接種,僅五成人獲得保護力;若能讓八成的人接種第一劑,整體族群可獲得更高的保護力。
高端疫苗尚未開打,但高端總經理昨在廣播節目表示,台灣的接種紀錄(黃卡)被國際認可,相信出國可通行無阻。指揮官陳時中對此表示,疫苗未來是否通行無阻,現在沒人敢說。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招名威則直指「這話說得太早。」還需努力發表國際期刊,才能獲世界認可。
至於我國是否可比照日本採用類似「疫苗護照」通行證?陳時中說,目前還不會採用,因為疫苗施打率仍低,需等覆蓋率達到一定程度。這種方式限制某些人通行方便性,需謹慎討論,指揮中心將跟專家討論,在「有打疫苗之人權」及「沒有打疫苗之人權」兩者間取得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