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鳳林國中定期舉辦讀福報活動、剪報張貼於學習單,盼參與學生能潛移默化其中。圖為學生閱讀《人間福報》。圖/鳳林國中提供
【記者曾博群專題報導】位於高雄市小港區的市立鳳林國民中學,今年以「閱美」為主題,將閱讀教育結合美感教育,獲選「閱讀磐石」學校;鳳林國中自一○五學年開始加入三好校園行列,多次獲選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具體實現於教育中。
鳳林國中校長林宜家表示,學校希望以「讀,人之美」、「讀,境之美」、「讀,群之美」、「讀,藝之美」四大面向,培力學生的品德、感知、遠見與在地關懷,讓學生從文本閱讀進化至生命體驗,更昇華為藝術展現。
林宜家說,學校對於教育的認知,與《人間福報》藉由媒體欲推廣的教育價值、歷史文化、社會公益、宗教信仰理念相同,定期舉辦讀福報活動、剪報張貼於學習單,盼參與學生能在其中潛移默化,不僅提升閱讀與寫作能力,同時也培養核心素養。
磨砌五感觀察
細心感受生活
林宜家認為閱讀是校園最美的風景,以文字、影像、聲音、情境,磨砌學生的五感觀察,讓學生能時時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期許孩子尊敬師長、熱心助人、心懷感恩。
林宜家也舉例,人間福報題材相當多元廣泛,會特地請授課老師,從福報報導的環境衛生、自然探索等相關專題,進行課程設計延伸,例如校園內多樣植物種類,讓學生藉此學習新詩創作。
鳳林國中另有倫理孝道徵文、徵畫活動、三好戲劇班才藝競賽等,並定時公布得獎結果,學校設計一款「三好小語卡」,讓學生寫出參與各項活動後的心得,或對每件人事物表達感謝的話語,使溫馨良善的風氣,充盈在校園之中。
林宜家也致力推動鳳林國中與鄰近的中山大學、高雄女中、甲仙國小等五級跨校師生共學素養導向課程─「牽手.學」,發展產學合作美學計畫,也進行全校學生共創「家屋」彩繪美感課程,開拓教育視野,提供師生一個更優質的校園環境。
鳳林國中舊校址在高雄市大林蒲地區,附近有中油、台電大林發電廠、中鋼及台船等臨海工業區近六百家石化和鋼鐵業,共有八百八十根煙囪,導致學校曾面臨遷村等環境問題。
林宜家表示,雖然這些石化工業都會給學校補助,但金錢無法取代許多事情,無論是健康或孩子的未來,「因此更想讓孩子知道,從學校教育出發,有很多值得關注的議題及美好事物,從藝術出發,理解人跟人之間的情感互動。
三好校園實踐在鳳林國中存在多年,已深刻烙印在孩子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