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重症易有後遺症 中西醫合併調養體質

 |2021.06.22
127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國外經驗顯示,新冠病毒確診者在發病一個月到半年不等,可能出現肺部纖維化、嗅味覺失靈、心臟疾病等後遺症,也有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礙等問題。醫師提醒,重症患者特別是長者,癒後出現後遺症機率高,生活照護上仍要特別小心。

國際期刊《Nature》近期一篇美國研究,學者針對七點三萬名新冠病毒輕中度患者、一點四萬名重症患者進行分析,與未感染新冠的健康人比,新冠患者康復六個月內死亡風險上升百分之五十九,有些國家推行「新冠康復者門診」、「新冠康復者隨訪研究」,長期追蹤抗戰。

按摩穴位

提升肺部吸氧量 

國泰醫院臨床病理科主任、感染科醫師崔可忠指出,整體來看,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有百分之八十輕症、百分之十五重症,產生後遺症的人大約佔百分之十,重症、曾插管治療的病人,比輕症患者容易有後遺症。

崔可忠提到,確診新冠病毒常見後遺症包括胸悶喘、疲勞、頭痛、嗅味覺喪失,也有部分出現關節疼痛、腎臟或血脂、血糖代謝問題,以及血栓、中風、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心悸等心血管疾病。也有人注意力不集中、睡不好、憂鬱,或因曾住加護病房或插管,瀕臨死亡而產生創傷症候群,第一時間可能很難發現,但長久恐成精神疾病。

崔可忠表示,若參考國外案例來看,確診者面臨後遺症,也許和過往病史有關,像是老人家有慢性病,因確診新冠病毒後引發惡化,他建議重症患者康復後,仍要追蹤健康狀況。

新冠病毒除了西醫治療,透過中醫也可緩解不適。中醫師郭哲彰去年因緣際會下,曾協助兩百多位美國紐約當地民眾視訊看診,觀察確診者癒後出現嗅味覺問題、身體及沿著臀部的環跳穴特別痠痛等問題,判斷因疫情在冬季蔓延,身體寒氣特別重,因此多給予傷寒方藥物。郭哲彰表示,確診者因肺部受損、講話虛弱,咳嗽帶白痰,也給予加沙參、麥門冬、茯苓、白芨等補氣藥物。

郭哲彰提及,有些重症患者形容,肺彷彿充滿許多碎玻璃,容易喘、支氣管充滿黏液感。除了中藥緩解,也可透過穴位按摩疏通,提升肺部吸氧。位於手掌大拇指下方的「魚際穴」可解肺熱,或輕敲「雲門穴」、「中府穴」,以及位於背部的「肺俞穴」,以手握空杯姿拍敲,也可拿小棍棒輔助。

飲食調養

增加蛋白質攝取

對於癒後調養,衛福部桃園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吳家瑜表示,因確診者肺部受損容易喘,進食容易嗆到,建議攝取質地柔軟的原形食物,避免加工食品、油炸物。患者若沒有特殊疾病,可透過高蛋白飲食,增加每日攝取能量。正常人每公斤體重可攝取一點一克蛋白質,建議患者可攝取每公斤一點二至一點五克蛋白質,讓身體擁有更好修復能量。

若食欲差,吳家瑜建議少量多餐,餐間可將牛奶加芝麻粉當做點心,有充足熱量且為好的油脂攝取。但她提醒,若患者有肥胖問題,仍要以每日攝取總熱量為原則,將高蛋白、蔬菜、水果搭配少量多餐規畫,避免恢復期攝取過多熱量,造成更大負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