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畫不用畫筆 俯拾皆素材

編譯/潘楠慕 |2021.06.20
1430觀看次
字級

編譯/潘楠慕

多數裝置藝術家創作時,通常先構思,接著再選擇工具和材料;然而,馬來西亞藝術家康怡(Hong Yi)的作品,靈感往往來自生活中的平凡物品,使用隨處可見的日常素材創作大型裝置藝術;她的最新作品,是把五萬根火柴棒排成一幅世界地圖,並把這些火柴棒點燃,藉此表達對氣候變遷的關切;這幅作品,被《時代》雜誌(Time)選為二○二一年四月號的封面。

康怡出身馬來西亞婆羅洲,在澳洲受教育,專業是建築設計,曾在中國大陸上海擔任全職建築師;但康怡更為人知的身分是「不用畫筆作畫」的藝術家;她使用茶葉、竹筷、紙杯、種子創作。康怡的藝術作品發表後大受歡迎,甚至還不斷接獲客戶徵詢;康怡任職的建築公司老闆看好她在藝術領域的熱情和潛力,鼓勵她暫時放下工作,全新挑戰藝術創作,奠定康怡成為全職藝術家的基礎。

康怡喜歡以「紅」(Red)自稱,她回憶,在上海生活時,她常前往批發市場,發現許多有趣、獨特的材料;她決定利用工作的閒暇創作裝置藝術,為日常物品賦予新生命,也訓練自己用不同方式看待周遭事物。

二○一二年,康怡迎來藝術創作生涯的重大突破;當時,她使用浸泡紅色油漆的籃球,繪製中國大陸籃球明星姚明的肖像畫,因而聲名大噪;她表示,創作肖像畫的目的,是希望更多人了解這些名人。她也表示,父親的家族來自上海,讓她對中國大陸的人事物充滿好奇。

康怡的另一幅代表作,是以六萬四千根筷子製作電影明星成龍的肖像;當時,康怡前往中國大陸南方的竹筷工廠尋找適合的材料,在一個村莊裡與當地女性組成團隊,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作品。她也使用兩萬多顆向日葵種子製作艾未未的肖像,向這位藝術家致敬。

康怡認為,藝術家必須對凡事保有新鮮感與好奇心;她曾以馬來西亞「拉茶」(teh tarik)的茶包,創作一幅以男人製作拉茶為主題的作品,利用茶香呈現對馬來西亞的故鄉情懷。她也曾使用紅茶、菊花、桂花、虎百合和玫瑰花蕾等天然素材,製作一幅大型老虎貼畫。

一九八六年出生的康怡,已成為千禧世代藝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康怡表示,這個身分象徵著思想更開放、生活更多元的社群,最重要的特質則是運用嶄新的手法來表達藝術。她表示,藝術創作生涯迄今面臨的最大挑戰,是自我質疑;她一度執著完美,害怕失敗,導致靈感盡失;後來,她意識到不能一味追求完美而扼殺了創造力,也開始大量創作,不斷自我調整。

新冠疫情爆發後,康怡的藝術工作受到干擾;她坦言,疫情相關限制措施對她的生活造成重大影響,一度讓她對未來深感焦慮,但她堅持創作,甚至考慮前往馬來西亞為故鄉貢獻心力,「疫情確實帶來嚴峻挑戰,但也讓我成為更成熟的藝術家」。

康怡表示,對藝術家而言,自由表達意見非常重要;接下來她打算探討氣候變遷、種族問題,以及馬來西亞華人的文化傳統,展現並記錄自己周遭的一切;他說:「我想創作更多這樣的作品,那讓我想起自己成為一名藝術家的初衷:創作能夠影響別人的作品。」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