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苦的年代,為了得一口飯吃比想像中要困難得多,人們見面的問候語是很實際的「食飽未?」
「民以食為天」在物質匱乏的時代特別讓人感受深刻,在飽一餐、餓一餐的狀況下,「分享」就成了最大的考驗,同時也是最寶貴的情操了。
食指浩繁的家庭,一天三餐的食物永遠是媽媽的難題,尤其是半大不小的孩子,個個正值成長期,食量大,肚子總是填不滿似的,吃的東西不但是「患不寡」,也「患不均」,爭搶食物的情形時會發生,長輩常會用這句話來勸誡:「相分食」才會越來越有餘裕;「相搶食」不但吃相難看,恐怕到最後連到口的東西都沒了呢!
與其爭相搶食而浪費資源、大傷和氣,不如把有限的資源做最好的分配以共體時艱、度過難關啊!
「相搶食無份」是生存悲哀與無奈;「相分食有春」是面對窘境的豁達與昇華。(這裡的「春」,為剩餘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