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寶寶水科技 帶來潔淨用水
圖/樹下繪本
文/工研院提供
國內前陣子水情拉緊報,「水資源回收再利用」成為人人關切的問題。經濟部看到水資源再生對人們生存及產業發展的重要性,支持工研院研發高效率水處理技術,其中有一款暱稱為「海綿寶寶」的多孔性生物擔體(BioNET),能夠有效的處理氨氮與有機物,能將汙水轉換成可利用的水資源。
看似小小的多孔性生物擔體,其實設計上有許多巧思。等等!擔體是什麼?擔體是以PU材質製成,裡頭有許多的小洞,就像是給微生物一個家,讓微生物住在裡面。它可以過濾出乾淨的水,提供喜愛氧氣的微生物適宜環境;特殊的扇形造型能夠擴大微生物吸附面積,讓大量微生物能附著在上面生長,是擔體與眾不同的特色之一。當汙水流過擔體時,微生物就會吃掉水中的有機物,淨化流過的水質,不用擔心化學藥劑殘留的問題。
擔體對整體再生水水質提升扮演關鍵角色,目前已協助多家廠商處理工業廢水,也應用在民生用水處理:例如在高雄的東港溪,每日可處理30萬噸工業汙水;在桃園每日可處理5萬噸民生汙水。
擔體在海水淡化上也有優異的處理表現,透過水科技的研發能量,提供我們更優質的用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