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科學思惟】 實驗者、受試者誰更需客觀?

文/黃詠翔 |2021.06.11
2033觀看次
字級
回提到科學實驗與庶民實驗的另一個差異在於「客觀」,意即實驗者本身立場需超然,不讓自身想法有意無意地干擾到實驗,如此才能獲得可信的結果。本篇繼續講述科學實驗所需的另一種客觀:除了實驗者本身需要客觀以外,「被實驗」的對象,更需要保持客觀喔!同樣,先講個小故事。圖/nytimes

文/黃詠翔

上回提到科學實驗與庶民實驗的另一個差異在於「客觀」,意即實驗者本身立場需超然,不讓自身想法有意無意地干擾到實驗,如此才能獲得可信的結果。本篇繼續講述科學實驗所需的另一種客觀:除了實驗者本身需要客觀以外,「被實驗」的對象,更需要保持客觀喔!同樣,先講個小故事。

國外有位病人三不五時跑去跟他主治醫生抱怨,說他一直覺得身體不舒服,吃醫生開的藥好像也沒什麼用。幾次下來,醫生便一臉正經地跟這位病人說:「好,我們最近進了一款新藥,符合你的症狀,效果很棒,要不要試試看?」病人欣喜答應。幾天後,病人回診說他真的因為這款新藥,身體狀況改善很多!醫生笑笑地說:「很好,那就繼續保持喔。」病人回去後,身旁護理師納悶地問醫生到底是開了什麼新藥?醫生說:「那只是一般的維他命……」。

這就是所謂的「安慰劑效應」:當受試者心中早已對於施予他們身上的操弄(manipulation)有了立場,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心理作用」,而這種心理作用會進一步影響操弄的效果,儘管操弄本身沒有作用;就如同故事裡頭的醫生給予病患的僅僅是維他命(操弄),這種處方並不能緩解病患的不適,但病患自己認定他吃到的是對症的新藥,心理作用下,便覺得自己身體改善許多!

安慰效應 充斥日常



看到這裡,同學們可能會覺得這種安慰劑效應,應該只會出現在醫學臨床領域之中,與我們日常生活中較無關聯吧?但我只要把上述的故事改編一下,同學們就會覺得原來安慰劑效應常在你我之中!

有位先生跟太太說他最近覺得身體不舒暢,太太想到今早去市場跟他的婆婆媽媽朋友聊天時的經過:「唉,我今早遇到隔壁陳太太,他也說最近身體經常不適,經朋友介紹一款保健食品,據說能活絡筋骨,他買回來吃了之後,身體果真改善很多耶!不然我明天去問問陳太太……」

陳太太用自己「見證」了保健食品的效用,但只要運用上述概念,我們就可質疑陳太可能只是心理作用罷了;換句話說,當我們看到廣告請一些人來「見證」某某商品的好處時,見證人因為知道自己用的就是這款商品,本身早已不客觀,自然會覺得這商品很棒囉。

那不就所有商品廣告都不可信?也非如此,研發廠商只要做好實驗控制,維持實驗者與受試者對於商品的客觀性,自然能夠獲得商品實質的效果,至於怎麼做,同學們可以互相討論,下回分曉。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