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社會觀察】 浙江嘉興 生態逆襲 深耕綠經濟 文/記者吳佳蔚、黃冠 |2021.06.05 語音朗讀 2365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遊客乘船遊覽嘉興市烏鎮。圖/新華社秀洲區油車港鎮勝豐村是振興示範鎮。圖/新華社嘉興市保護清潔環境有成。圖/新華社嘉興市烏鎮春季景色宜人。圖/新華社在浙江嘉興南湖風景區,負責環境保護的工人在南湖打撈垃圾。圖/新華社月河古街是浙江省嘉興市保存最完整的歷史街區。圖/新華社遊客在嘉興溼地公園裡遊玩。圖/新華社 「輕煙漠漠雨疏疏,碧瓦朱甍照水隅。」古人詩賦中的浙江嘉興總被冠以頗具夢幻色彩的辭藻,但在社會發展進程中,這片江南名城一度與秀水青堤漸行漸遠。歷史,常常凝練成一次次選擇;選擇,又常常開啓一段段嶄新歷史,五年前還在中國大陸生態考核中排名吊車尾的嘉興,近年展開一場關乎百萬人民福祉、永續區域發展的綠色逆襲。二○二○年,長江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的嘉興,第一次榮獲美麗浙江考核優秀市和浙江省治水最高榮譽的「大禹鼎」,除此之外,嘉興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提升,公眾滿意度排名從二○一七年的第十一名上升至第七名,是浙江省唯一連續三年實現總得分和排名「雙提升」的城市。綠意如煙擺脫黑歷史「水質最壞的那幾年,我們果園噴水機裡冒出來的水都是白的、黑的、臭的,底下一層就跟藕粉一樣濃稠,河面上的水葫蘆多得鴨子都游不了……」回想起家鄉曾經的「黑歷史」,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的居民王玉照至今仍不勝唏噓。嘉興地勢平坦,河湖密布。過去,不合理的水生作物種植和垃圾排放讓水底優養化嚴重,再加上高汙染的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原本清新秀麗的水鄉陷入「無水能喝」的窘境。僅隔一條麻溪港的秀洲區與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也曾屢屢發生「涉水糾紛」。重現綠意如煙、碧波如鏡,「各掃門前雪」不可為繼。二○一二年起,秀洲攜手吳江探索建立省際邊界「五位一體」水域聯防聯治新模式,破解了原需江浙兩省、甚至大陸國務院協調處理的治水難題。二○一八年,兩地全力融入長三角生態綠色發展一體化的戰略,派遣「治水特使」聯合巡河、聯合調查水質等。二○二○年,兩省交界、位於秀洲轄區的蘇嘉運河斜路港國控斷面水質首次達到Ⅱ類水(較清潔,過濾後可成為飲用水),創下斷面水質新高。王江涇鎮的逆襲並非特例。為了讓天更藍、水更清,嘉興在全市立起了生態考核的指揮棒,發展取向從追求「數量」變成注重「質量」,環保目標被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畫和政績考核,成為年終單位先進考核的關鍵一票。而《嘉興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嘉興餐飲業油煙管理辦法》、《嘉興市汙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嘉興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實施方案(二○二○~二○二一年)》等一系列地方法規、文件的相繼出台,更轉變了嘉興經濟發展方式。馬克思說,文明如果是自發地發展,而不是自覺地發展,留給自己的則是荒漠。高築環保門檻、嚴拒汙染企業,嘉興的環保覺醒已滲透到各個領域。在嘉興市港區,一場關於「氣味」的革命正迎風而起——為改變化工園區異味擾民問題,二○一八年底,港區在浙江省率先提出「無異味企業」。來自機關、「兩代表一委員」、教育系統、環保組織、專業人士、園區職工等二百七十五名「民間聞臭師」上陣衝鋒,每半月進行雙隨機檢查,不定期開展突擊檢查,讓群眾參與其中。如今,港區的空氣質量持續提升,異味問題大幅改善,群眾滿意度實現歷史性突破。這一公眾參與的「嘉興模式」亦被寫入二○一六年聯合國環境規畫會議報告,成為嘉興生態治理一張靚麗標籤。生態高顏值遠近聞名如何留住得之不易的綠色,並以此為依託發展特色經濟?這是嘉興面臨的另一個挑戰。二○二○年三月升級成功的嘉興運河灣國家溼地公園項目,展現了禾城生態修復的高質量成果。嘉興市先後投入民幣十一點九億元,實施退漁還湖、噴水織機汙染綜合整治、農村生活汙水截汙納管、溼地生物棲息地保護恢復、北部湖蕩清淤水系連通等五大重點工程。目前,嘉興運河灣國家溼地公園面積已調整至六百九十六點四八公頃,其中溼地面積六百八十五點八一公頃,溼地率百分之九十八點四七,如生態漁業養殖以及蓮藕、水稻等水生作物培育為基礎開展的溼地農業特色經濟,實現了環境增美、生態增量、農民增收。在「南湖菱」原產基地——秀洲區油車港鎮菱瓏灣,「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已成為深耕綠色經濟的真實寫照。菱瓏灣位於南官蕩和西千畝蕩之間,既有婉約曲折河濱,又有煙波浩渺的湖蕩,純天然生態「高顏值」遠近聞名。在這裡,中國航海模型公開賽暨國際邀請賽、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等重大活動的輪番登場,點燃了鄉村生態旅遊的激情。今年,菱瓏灣還將投入約人民幣四千萬元,累計投入超過人民幣八千萬元,主要用於改造提升菱文化館,建設遊客中心、菱形水上舞台、農民畫館、村口集市、糖糕館、船匠技藝館、鄉村驛站等。在這裡,一批新型農業主體如雨後新筍,破土成林,走出一條生態、高效、休閒的現代都市型生態農業發展路,使油車港鎮成為中國大陸十六個鄉村振興示範鎮之一。「二○一六年,我們一家四口通過朋友介紹從上海來到油車港。這幾年環境變化太大了,風景實在太美了。」老家江西的「新嘉興人」董儒妹說,菱瓏灣的精緻透著一股「國際範」,讓她和家人堅定了「留下」的決心。加碼智慧監管打造「江南美窗口」隨著數字化的不斷推進,智慧監管構成了嘉興生態治理的每一寸毛細血管。例如南湖,大數據平台、地理空間庫、物聯網技術等,就是南湖生態環境修復工程的重要一環,智慧水務平台使水質檢測、施工進度和場地監控變得直觀生動,對於建構穩定完善的水生態自淨系統有不可磨滅的貢獻。此外,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五百零八所與桐鄉市人民政府聯合打造的「桐鄉縣域大花園數字化平台」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一經發布,驚豔四座。據了解,該平台以大花園建設與縣域空間治理數字化為切入點,推動衛星應用技術與物聯網、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融合,開展綠色發展、縣域治理、能源安全、農業生產等領域應用示範,形成「天上看、網上管、地上用」的衛星互聯網服務模式,打造國家遙感衛星應用創新試驗區。事實上,世界互聯網大會的永久舉辦地桐鄉,近年來也乘著「互聯網+」的強勁東風,不斷激發改革創新動力,嘗試走向生態環境的數字化轉型,桐鄉創新推出的「桐鄉市排汙許可證證後執法監管系統」,成為浙江全省排汙許可證證後執法監管數字化轉型的首個標誌性成果。二○二○年,該系統已採集企業工況數據二千零九十五萬條,廢水、廢氣在線監測數據一百五十三點零四萬條,發出有效預警報警信息一萬一千六百四十六條。目前,已有九十七家企業管理台帳和執行報告上報率均達百分之一百。秀水泱泱,紅船依舊。擦亮生態「綠色」,打造「江南美窗口」,嘉興在逐綠的徵程上堅持問題導向,擦亮「底色」,守好「初心」;用好創新利劍,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 安徽亳州 打造世界中醫藥之都 下一篇文章 【大陸社會觀察 】河南古都 為何能走紅網路?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2025.05.0210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陸產業發展】二次元之都 愛是消費力【大陸產業發展】千年秦淮的燈彩經濟【考古的故事】陶寺的調查研究報告【大陸產業發展】千年古城 變身玻璃器皿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