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新冠疫情進入社區傳播階段,疫苗接種成為全民關注議題。近兩周癌症門診最熱門問題,就是癌症病人是否可接種COVID-19疫苗。北醫癌症中心根據近期美國頂尖血液病和腫瘤科專家組成委員會提供之接種建議,以及現有醫學證據,彙整六大問題,為癌友解惑。
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院長暨附設醫院癌症副院長李冠德表示,綜合現有醫學證據,癌症病人均應接種疫苗,其家庭接觸者亦然,但每位癌症病人接種的時間點會因罹患癌別、接受療程有所不同,建議可與醫師討論,於適合時機完成疫苗接種,確實保護自己。
他整理常見六類問題,指出大型研究證實癌症病人發生COVID-19相關併發症風險和死亡率很高,因癌友屬於免疫力低的族群,一旦感染,病毒脫落的時間較長、產生變種病毒的機率也較一般人大。美國專家委員會強烈建議所有癌症病人及其家人均應「優先」接種疫苗。
化學治療期間能接種COVID-19疫苗嗎?答案是肯定,至於接種時間點須視癌別而定。實體腫瘤病人如乳癌,大腸癌,肺癌等接受化學治療或標靶治療,中性白血球低下時間通常不會太久,專家認為不會影響疫苗的免疫反應,化療期間任何時間均可接種疫苗,不必為了疫苗而停止化療或標靶,若能選擇在白血球上升時接種疫苗會更好。
血液癌病人如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癌等,通常會接受較強度化療及白血球增生劑,因此建議應延遲疫苗接種,直至中性白血球數目恢復。若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異體或自體)者,建議至少要三個月後,再進行疫苗接種。
放射治療期間的任何時間均可接種疫苗;免疫治療期間可於打針的同一天或任何時間接種疫苗。COVID-19疫苗應比其他的疫苗(例如流感,肺炎疫苗)更優先接種;建議COVID-19疫苗和其他的疫苗之間需間隔十四天。李冠德說,癌症屬重大傷病,病人應與醫師討論,盡量接受疫苗接種,才能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