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墨禪畫:溈山二子圓夢

●詩堂書法: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師(溈山)睡次,仰山問訊,師便回面向壁。
仰山曰:「和尚何得如此?」
師起曰:「我適來得一夢,你試為我原看。」
仰山取一盆水,與師洗面。
少頃,香嚴亦來問訊。
師曰:「我適來得一夢,寂子為我原了,汝更與我原看。」
嚴乃點一碗茶來。
師曰:「二子見解,過於鶖子。」
《五燈會元》
溈山禪師一覺醒來,仰山過來問安,溈山禪師一見仰山來了,就面向牆壁不動。
仰山不禁問道:「師父為何面壁迴我?」
溈山說:「我昨晚做了一個夢,你試著為我圓了這個夢看看。」
仰山無語,也不問夢的內容,回頭取了一盆水,給溈山禪師洗臉。
不多久,香嚴也來向溈山問安。
溈山又對香嚴說:「我昨晚做了一個夢,剛才慧寂已經為我圓了,你再為我圓一圓看看。」
香嚴也無語,逕自為溈山禪師沏了一碗早茶來。
溈山嘉許道:「此二子之見解,勝過舍利弗。」
金剛經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現實世界的一切,都已經是夢、是幻、是泡影了,更何況是夢中之夢。
世人流行解夢,以為夢中應有所指,輒問神卜卦,想探究夢境原委,福禍吉凶、休咎悔吝,不敢稍有大意。而溈山禪師要弟子為他解夢,當然不是為自己推演福禍,而是藉此想勘驗他們的悟境。
仰山盆水洗面,是想讓師父醒臉;香嚴沏茶一碗,也是想讓師父醒神,兩位弟子都知道師父的旨意,夢只是一種幻境妄境,不管夢中如何哀驚喜樂,都是幻妄不實。若執夢為實,則是妄上加妄,無端又起煩惱。
按:鶖,是指舍利弗的母親,因舍利弗母親的眼睛明淨如鶖鷺之眼,故名。鶖子就是鶖鷺之子,亦即舍利子,亦稱舍利弗(Sariputra),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