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 齊景公求雨

文/王兆貴 |2021.05.24
1208觀看次
字級

文/王兆貴

齊國大旱,景公召集群臣說:「老天好久沒下雨了,到處都在鬧饑荒。我讓人占卜,說是山妖水怪作祟。我打算多徵收一點賦稅,去祭祀山神,可以嗎?」群臣無策以對。

晏子進言說:「山以岩石為身,以草木為髮,天久不雨,毛髮趨於枯焦,軀體變得發燙,它難道不希望下雨嗎?祭祀它有什麼用?」

景公說:「那麼,祭祀河神可以嗎?」晏子回答:「也不可以。河以水為國,以魚鱉為民,天久不雨,泉源枯,河川竭,民不聊生,國將不國,它難道不希望下雨嗎?祭它又有什麼用?」

景公無奈,就問晏子:「這也不可,那也不行,你說,該怎麼辦?」

晏子說:「您若離開宮殿,露宿鄉野,與山河蒼生同憂共患,說不定就會下雨了。」於是,景公出行野外,露宿三日,老天果然下了一場大雨。雨後,百姓們便可以把握時機栽種作物。

這段小故事,在《晏子春秋》、《太平御覽》等書中均有記載,表述的字詞大同小異,道義的指向卻無兩般。

不難看出,晏子明知天旱無雨與怪力亂神無關,也沒有標榜自己是上天的使者或神機妙算的智者,怎麼可能預測老天何時降雨呢?可是,景公聽了晏子的話,走出宮殿後沒多久就下雨了。難道老天真的顯靈了嗎?當然不是,而是晏子幸而言中的巧合。那麼,史書為何要記敘這樣一段故事呢?

答案不言而喻。自古而今,幾乎所有的典籍都注重教化功能。這種勸人向善的教化,並非都是針對普羅大眾,從某種意義上說,更是講給為人君者聽的,提醒他們要為政以德,體恤民生,從而感天動地,降福人間。

其中的道理,齊景公也很清楚。他感嘆地說:「善哉!晏子之言,可無用乎?其惟有德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