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大停課 遠距出現城鄉距離 |2021.05.20 語音朗讀 131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昨天全台停課第一天,南投縣仍有部分學生到校學習。圖/南投縣府提供花蓮縣偏鄉有學童因為家中網路訊號較不穩,將載具搬到戶外,在稻田旁線上學習。 圖/觀音國小提供台北市、新北市疫情提升到第三級警戒,雙北高中以下學校十八日起暫停到校上課,學校改採遠距教學,學生在家與同學、老師一起在網路上學習。 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昨天是全台大停課首日,各地的線上教學有出現設備不足,也有網路塞車、系統當機;特別是山區學校的家長正值農忙無暇,另有部分市區學校的教師孩子無處可去,全都送回學校「安置」,南投山區學校還因返校學生太多,幾乎等同「正常上課」,桃園中壢國中更像是變成「另類群聚場所」。南投愛原鄉的中正國小全校學生九十一人,昨五十七人到校已逾五成,校長孫秋雄說,近期正值農忙,山上也沒安親班,調查逾半數都回報要到校,有些未到校上課學童還專程返校吃午餐,學校乾脆按既定課表正常授課,沒到校孩子用載具線上學習或寫紙筆作業。花蓮也一樣,萬榮鄉西林國小近百名學童因家中無法照顧,有六十人回校上課,比例偏高。老師很忙 直播兼設網路有些老師化身「直播主」,就連體育課都採遠距教學。花蓮偏鄉有學童因為家中網路訊號較弱,有人將桌椅搬到戶外上課,還有老師充當資訊人員,上課前先到府協助設定網路。最早停課的台北市解決「台北酷課雲」遠距教學,昨網路順暢許多;各校停課不停學,連體育課也照常,體育老師透過視訊認真示範,要學生對著鏡頭重複動作。中南部與東部學校首日實施,一早桃園市多所國、高中老師指出過去只在學校測試線上教學平台,如今全部學生都使用,網速超慢出現「畫面停止」;新竹縣自行架設的線上教學平台「米立雲」大當機,結果也是流量太大造成,家長、學生都急壞了;花蓮縣教育處親師生平台也大塞車,教育處臨時請師生改登其他系統學習。雲嘉南縣市普遍出現網路塞車及收訊不佳致斷訊的問題;台南市國中小大多還在準備線上直播教學,今起直播上課,有校長說,如何做好分流是考驗。高雄市教育局昨還在緊急調度平板給弱勢學生,不少學童首次登錄使用,根本連不上線。北孫南送 老少都讓人擔心此外,雖然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呼籲企業給員工防疫假,可以回家帶孩子,但防疫假無薪,很多家長因經濟壓力無法請假,只好把孩子送往中南部的阿公阿嬤家;有醫師呼籲此刻千萬別「北孫南送」,以免後悔莫及,除了擔心人口流動造成疫情更大規模流行,也擔心老人家扺抗力差,感染易造成重症。台南市衛生局長許以霖表示,目前疫情緊急,雖然不能限制人流,還是希望大家減少不必要的移動,以免傳播病毒。有雙親都是醫師或警消的家長表示,真的很難請照顧防疫假,家裡有孩子難照顧,也無法請中南部的長輩北上幫忙,直批政府缺乏配套就隨便停課。北市教育局表示,家長若無法請防疫照顧假,可將孩子送到學校,視學生人數開放教室,並採梅花座,維持防疫距離,用餐時間也將協助訂購午餐;但有老師透露,昨天確有學生到校,原本依照年級帶到各班教室寫功課,採梅花座,但下課時間又聚在一起玩。新北教育局統計,昨天共有一千五百六十五名學生到校,也協調餐盒業者及自立廚房比照平日方式提供營養午餐,不過,萬華區某校長表示,該校和附近學校昨天都沒有孩子到校,「這邊家長都怕死了,那敢送來」。疫情三級警戒快篩、隔離Q&AQ:我需要做篩檢嗎?A:增設篩檢站目的是讓有症狀或接觸史、相對高風險者及早採檢,確診後及早隔離,若無症狀或相關風險仍前往篩檢,不僅浪費醫療資源,也增加群聚感染風險。Q:什麼是快篩?篩檢怎麼進行?A:快速抗原快篩是檢測病毒蛋白質,精準度略遜於核酸PCR檢驗 ,但10~15分鐘可知結果。快篩陽性並非確診標準,還要做PCR核酸檢測確認,不過快篩陽性被認為是高度懷疑的病例,將立即安排隔離。Q:我已經完成採檢,檢驗結果何時出來?等候結果期間該注意什麼?A:若檢驗結果為陽性,將由地方衛生單位主動通知,並安排就醫;若採檢後3天仍未接獲通知,表示檢驗結果為陰性。等待採檢結果期間,應避免出入公共場所、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外出時應全程配戴醫用口罩。Q:最近去過確診者足跡地點,該注意什麼?A:若無疑似症狀,請自我健康監測,期間可正常生活或上班上學,也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但務必全程配戴口罩,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醫用口罩前往社區採檢站,避免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並告知醫師接觸史與暴露史。Q:我有朋友或家人被通知確診,而我至今還沒收到衛生單位通知,該怎麼辦?A:如曾與確診個案於症狀發生前3天至隔離前有過密切接觸,如同住、共同用餐或面對面15公分以上接觸,請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衛生單位通知,等候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請聯繫衛生單位或打1922專線,再依指示就醫或前往篩檢站採檢。資料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前一篇文章 停供學校午餐 團膳業損失 恐達7.2億 下一篇文章 8成3弱勢孩子 家中沒網路 熱門新聞 01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02【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3培養裁判、經營球隊 日女體大全方位育才2025.07.0404【光影紀事】交大電子所草創時期側寫2025.07.0405【老師的話】 解決煩惱的妙方2025.07.0506陸宣布 啟用W121銜接航線2025.07.0707【生活智人140】「愛自然」執行董事勞利 展現自然照片的驚人威力2025.07.0508戴維思 用一萬步希望教養早產雙胞胎2025.07.0509巴西玉米豐收節 如來寺傳揚三好2025.07.0410洛杉磯協會知賓 內外兼修展開服務2025.07.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秘魯工人鋪管線 發現千年木乃伊2幼熊越獄 嗑光一周存量蜂蜜巨無霸夾娃娃機 挑戰金氏紀錄135歲當新手爸 象龜父子世紀同框空拍沙魚逼近鯡魚 奪攝影首獎114歲嬤曝長壽祕訣 吃馬鈴薯和多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