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一份200年高齡報紙的告白

文/涂明君(退休新聞工作者) |2021.05.13
29312觀看次
字級

文/涂明君(退休新聞工作者)

鐵達尼號在1912年沉沒的時候,新聞只擺在第9版一個小小的位置。

1821年5月5日創刊的英國《衛報》在200周年的那一天刊登他們的「懺悔」。

「一份每天出刊的日報,不可能200年不犯錯。」衛報說:「但是社論的觀點有偏差,卻烙印進了歷史。」

文章列出「1927年基於科學認知錯誤,宣揚石棉的優點;1970年代警告冰河時期即將來臨……」。事實證明石棉會造成肺部纖維化,冰河不僅沒發生,反而氣候暖化日益嚴重。

新聞是持續發生的,這方面的失誤有時可以彌補,有時會持續更新。但是社論和專欄是代表報紙對重大問題的看法,為讀者提供觀點,領導輿論,一旦偏差,就傷及報紙的權威性。《衛報》列出200年來國際、政治、改革、選舉、環境等等言論處理的遺憾。這些包括:

1914年,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在塞拉耶佛被刺殺,《衛報》主筆認為「不能認為斐迪南皇儲之死會對歐洲政治產生任何直接或顯著的影響」,事實是這次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1917年,英國外交大臣承諾幫助在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建國,《衛報》對此推波助瀾,因為主導言論者認為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是很小的族群,且處於低階文明階段,而對巴勒斯坦人的人權視而不見。如今的以色列並不是《衛報》所預見或期待的國家,且為中東局勢帶來更大不安。

19世紀中葉,《衛報》還主張無記名投票的選舉,但是選民必須是男性納稅人,這在今天看來不符合男女平權,也不符合貧富平等。同樣是19世紀中葉,他們反對林肯,用了極端的語言指林肯解放黑奴「是個騙子」。

1975年,6月5日周四,在一篇標題為「下個世紀的投票」的文章中,該報呼籲選民在當天的公投中支援英國加入歐洲共同市場,以確保英國更安全、更繁榮。那是一次「入歐」或「離歐」的投票。自此,公投成了政黨解決爭議的工具。《衛報》利用這點,在公投那一天的早上告訴群眾怎麼投票。如法炮製,2016年脫歐公投投票前夕也曾明確表示「選民應該投票留歐」。但在6月23日投票日上午,卻沒有告訴讀者該如何投票。公投的結果,英國通過「脫毆」。

1982年,該報認為「英國的每一座山頂上都有一個風力發電站,這將是一場環境災難」。當然,在為發展清潔能源的今天,他們這麼說豈不成了反環保。

一樁樁一件件歷史已經解答的事件,在這200歲媒體的紀錄中都是遺憾。他們在生日的這一天向讀者誠懇告白,並承諾今後仍會與其他許多報紙不同,秉持資訊平等讓更多的人可以跟蹤全球事件,了解事件對人們和社會的影響。其實,在過去的200年裡,《衛報》也報導了關鍵的問題和事件,發表了無數的獨家報導,讓權貴承擔責任,揭露無能、不公正和不當行為。

這篇告白的標題是:

What we got wrong:the Guardians worst erros of judgement over last 200 years.

我們錯了:衛報在過去200年所犯最嚴重的判斷錯誤。

反觀現今世界,假新聞、斷章取義、移花接木混淆著視聽,有聞必錄不查證,比比皆是。有為了商業利益、有為了政治利益,甚至有為個人利益而扭曲、蒙蔽或誤導受眾,許多媒體忘卻了服務讀者的本質、明辨是非的任務,即便被糾錯也不認錯。像英國《衛報》這種自我檢驗可謂難能可貴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