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涂明君(退休新聞工作者)
戰火中的巴勒斯坦,一天篩檢1600人。水深火熱的印度,一天篩檢130~150萬人。疫情控制住的中國大陸,仍然維持應檢盡檢,凡接觸面廣的工作人員(海關、快遞員、清潔工……)都定期檢測,從而及早發現感染者,以便阻絕傳播鏈。
別看美國疫情那麼嚴重,他們從未放鬆篩檢。醫療工作人員入院上班前得先做核酸檢測(PCR),每天喔!而台灣已出現院內感染。有新冠症狀的患者入院幾天後才報請PCR檢測,有人搭公車看診幾次後,才得以檢測為陽性。醫院已是疫情最後一道防線,卻因有關官員、有關言論不主張普篩廣篩,而欠缺警覺。
去年西方國家疫情燃燒時,爭議的是「戴不戴口罩」。台灣鄉親乖乖戴口罩,維持了平靜。如今燒起來了,台灣竟在爭議「檢測不檢測」,談話節目口沫橫飛地大談檢測之害,認為是花費太多的事,甚至出現「假陰性」妨礙防疫之說。
規定有症狀才給予PCR檢測,造成醫務人員沒有依據標準,有人有了症狀,被認為是感冒,可能造成破口。
西方人不樂意戴口罩,封城做不到絕對,造成確診爆棚。但是他們知道檢測對阻絕的重要,他們開始推廣一種新產品──新冠「自檢包」。德國在3月進口自檢包在平價超市ALDI上架,幾分鐘就被搶購一空。隨著自檢包產量普及,價格已降至1歐元(約新台幣34元)一劑。
此前,德國總理梅克爾決定自3月開始加強民眾自檢。德國政府認為,(除了疫苗)只有快速檢測更普及並提高檢測量,才能使生活恢復正常的時間更早到來。歐洲各國(包括希臘)先後實施民眾自檢。在衛生單位鼓吹下,英國還有賣場甚至規定需24小時內陰性方能入內。
篩查是避免病毒擴散的第一道防線,曾經我們認為西方世界爭論「to mask or not to mask,戴口罩還是不戴口罩」很荒謬,如今我們卻爭論「to test or not to test,普篩還是不普篩」,兩者都牽涉民粹或政治對立,都沒有把人民生命、免於病痛放在第一位。
在大陸,凡出現一例本土,便大規模普篩,幾天便可清零,有例在先。
我們這一波疫情多起案例來源不明,無法完全追蹤足跡,日以百計的案例使得人心惶惶、生活受限,若能有效篩出確診者予以分流隔離診治,讓民眾生活、經濟活動快點恢復正常。
疫苗緩不濟急,不能再出現破口了!來證明「防疫模範生」不是虛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