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 新竹市眷村博物館

文/丹青 |2021.05.05
2306觀看次
字級
3D繪圖展示昔日眷村內蒸饅頭等景象。圖/丹青
昔日眷村小巷道。圖/丹青

文/丹青

民國三十八年左右,國民政府陸續撤退來台,帶來了數百萬軍民與眷屬。政府乃在各處興建簡易住宅,供軍眷集中居住,形成所謂「眷村」;亦有軍眷自行在營區附近覓地自力建蓋所謂非正式編置的眷村(如台北市蟾蜍山腰的煥民新村等)。不管怎樣,眷村的特色,大多是狹窄巷道、低矮房舍,房屋簡陋,多以磚、泥牆隔間,居住空間很小,各戶常自己拓建,故整體眷村雜亂無章;且許多眷村,常在村內以竹籬笆區隔與外界的範圍,故「竹籬笆」一度成為眷村的代名詞。

眷村的存在,是大時代的縮影,亦對台灣的生活有重大影響。它彙集了大陸各省的人,也帶來各省風俗融入或改變台灣,形成台灣目前多元文化的生活。

自民國七十年代以後,政府逐漸有財力及預算改造老舊眷村,傳統眷村一個個被拆除,改建成大樓或集體公寓住宅。

而眷村既是歷史的記憶,自然也有文化資產保存的價值。目前對於老眷村的文資保存,有兩種做法,一是拆除或改建眷村時,保留或修護部分舊日建築,成為實體似的眷村博物館兼文創基地,如台北的四四南村及三重空軍一村,還有規畫中的煥民新村等都是。

另一種方式,則是成立資料、文物典藏型的眷村博物館,展示眷村的歷史、眷屬的生活方式、使用器具、物品等,令人睹物而生緬懷之心。位在新竹東大路的「眷村博物館」,便是以這種方式典藏,可算是眷村文物中的小型故宮博物院了。

新竹市所成立的「眷村博物館」,乃因早期新竹市眷村特多,包括以東大路、延平路為主軸和其他零星分布的眷村,共達四十七處。由於諸眷村逐漸消失,再尋不易,故於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建立「眷村博物館」。此「眷村博物館」並非舊眷村,乃三樓水泥建築,原先是新竹調查站辦公房舍,後交由新竹市環保局使用;民國九十年,環保局遷址,乃將此房舍交回新竹市政府。市政府遂規畫為「眷村博物館」使用。

眷村博物館初期僅使用一樓,但因軍方、退役官兵及昔日眷屬捐贈的文物日多,民國九十四年乃著手規畫二、三樓的擴建展間工作,民國九十五年完工。目前該館一樓是以圖表、照片展示眷村歷史背景,說明詳細,為眷村的基本認識區。二樓則是眷村生活情境區和眷村生活用品區的展示;透過3D繪圖的情境展示,民眾可看到昔日眷村內的小巷道及眷戶蒸饅頭等景象。另外,實物展示早期的軍服、皮箱、電視、鍋、碗、桌椅等日常生活用品,懷舊氣氛濃烈。三樓則是特展區,不定期舉辦主題展覽,並有會議室及研習教室等。

新竹市眷村博物館大門,是仿照昔日眷村紅門白線的建築樣貌,並有一排象徵眷村的竹籬笆。庭院的鞦韆,是以過去在新竹駐營的黑蝙蝠中隊使用的轟炸機圖樣為背板造景,亦有其歷史意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