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覺博物館 視覺魔術師眼見不為憑 文╱人間社記者趙志霞 |2021.05.03 語音朗讀 375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位於台中市的幻覺博物館。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艾姆斯房間》造成右大、左小的錯覺。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愛因斯坦面具,其實是向內凹的。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幻覺博物館展場一隅。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走在絢麗的「銀河隧道」裡,會產生天旋地轉的感覺。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弗雷澤圖形》看起來像螺旋狀,其實圖中的圓都是同心圓。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全息圖」是運用3D雷射攝影,在平面圖像中,顯示三度空間的立體影像。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展館利用鏡子的折射原理,營造出自己和多個「分身」一起玩牌的景象。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不論觀者走到哪裡,大眼睛都會盯著觀者。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巨人的椅子」利用錯位和透視,呈現有趣的大小、遠近效果。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圖中的白色片會不斷閃爍黑點,這種幻覺被稱為「閃爍網格」。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魯賓之盃》,您看到的是「盃子」還是「人臉」?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 文╱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我們常說「眼見為憑」,但真的是這樣嗎?位於台中市的「幻覺博物館」,是全球22間分館之一,可供民眾在幻覺世界裡學習新知、激發大腦活力、經歷有趣的視覺與感官體驗,在新奇的娛樂中,體驗「眼見不為憑」的趣味。 「幻覺博物館」於2015年首創於克羅埃西亞,是以錯覺藝術為主題的教育娛樂場館,館內運用科普知識,包括科學、數學、物理和心理學等及多樣空間設計,以顏色、線條、光影、距離和形狀等,創造奇幻的錯覺藝術,挑戰參觀者的視覺感官。導覽員何牧容表示,幻覺博物館的展品包括靜態觀賞與動態操作,利用光學、錯位和幾何圖形等造成視覺上的迷惑,讓觀者好奇:「為什麼眼睛會看到大腦無法理解的事物?」原來是人類的生活經驗、慣性思考、直覺等與大腦產生碰撞而被誤導。愛因斯坦面具 隨時在看你館內樓梯間的牆上,掛著12幅表情各異的愛因斯坦面具,觀眾從地下室走上1、2樓,甚至到3樓,都會覺得愛因斯坦一直在盯著你看。這是台中幻覺博物館與其他分館不同的特色,館方利用樓層高低呈現愛因斯坦生氣、平和、俯視等各種神情。何牧容指出,愛因斯坦的面具都是一樣的,但因內凹設計,遠看就像一張立體的臉,視覺系統很擅長以最普通的方式來理解世界,但人臉不可能是凹的,所以大腦會自動把凹面轉換成正常的臉,於是觀者就會看到愛因斯坦有好多種表情。挑戰銀河隧道 和自己玩牌日常生活中的鏡子,是表面光滑的平面鏡,因光線反射而看到影像,館內利用鏡子的光學原理及夾角反射,形成多重影像,因此參觀者可以坐在展場的桌前,和好幾個「自己」一起玩牌;也可以在萬花筒裡,看到無數個「自己」。當鏡子加上燈光效果,形成絢麗的「銀河隧道」時,參觀者走在穩定的平坦路面,竟然會感到頭暈、天旋地轉,身體不能平衡,必須抓緊隧道旁的欄杆才不致於摔倒,這到底又發生什麼事?何牧容指出,人類的大腦會將常識合理化,但是當眼睛看到的影像不合常理時,就會產生矛盾、造成錯覺;另外,眼睛接受太多的訊息,大腦來不及解讀與轉換,也會出現錯覺。奇妙的視錯覺 腦筋急轉彎「大腦會用過去累積的經驗,來假定你所看到的世界」,何牧容表示,眼睛收集到的影像資訊,最終要由大腦分析判定,當判讀不一樣時,就容易產生「視錯覺」或「錯視」,因此顛覆「眼見為憑」這句成語,民眾了解這個原理,更能學習多元思考,活絡看事情的角度。《艾姆斯房間》展場提供一個比例錯誤的背景,來誘導大腦對物體透視判斷的認知。從特定位置角度看,站在右邊的人會變大,左邊的人會變小,猶如巨人和矮人;這是屬於「大小恆常錯覺」的應用,所製造出來的高度差距錯覺,非常有趣。《弗雷澤圖形》這是一個看起來像螺旋狀的圖形,通過對視網膜感知刺激所引起,進而產生角度、方向的幾何學錯視,其實圖中的圓都是同心圓,但背景中存在錯位的棋盤格圖案,以致視覺被干擾,無法正確判斷圖形的原貌。《閃爍網格》當觀者眼睛環視黑白網格圖像時,交叉點上的白色圓片,彷彿跳出很多黑點,不斷地閃爍,這種幻覺被稱為「閃爍網格」,奇怪的是,當視線直接盯著交叉點上的白圓片時,黑點又不會出現,原因是視覺系統不斷在處理明暗訊息及感知。《魯賓之盃》魯賓之盃是著名的「圖形」與「背景」分化的設計圖形,由愛德嘉.魯賓所提出,利用「圖地反轉」的原理,讓圖形具有一種以上的含意。這種現象是因人的認知具有邏輯性和組織性,視覺會優先選擇最容易辨識的主體,稱為「圖」,其餘的背景則為「地」,因每個人看圖片時的選擇主體不一,讓圖、地的關係隨著意識而改變。全息圖光科技 展現立體像地下室有一幅平面圖像,螢光綠的大手牽著小手,觀者細看,明明是平面圖像,卻有立體的影像效果,且畫面隨著觀者移動,不斷產生變化、出現和消失,大手上的汗毛和浮凸的靜脈栩栩如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何牧容說,這是運用3D雷射攝影的「全息圖」立體照相術,又稱為「全像術」,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記錄光波的完全資訊,不僅能顯示三度空間影像,也可以製造虛擬立體效果;「全息圖」在日常生活中,已應用在紙鈔、信用卡、郵票圖案上,兼具防偽作用。 前一篇文章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 超越時空 史前生活探祕 下一篇文章 台灣歷史博物館 滄海遶蓬萊鯤島憶疇昔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6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桃園‧大溪 山環水繞景如畫 流連忘返碧波間新竹縣.關西鎮 地形貌似彩鳳飛 風景秀麗美里庄 作者其他文章921地震教育園區 記錄百年大震 重回時空場域生活時尚華麗工藝 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