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覺博物館 視覺魔術師眼見不為憑 文╱人間社記者趙志霞 |2021.05.03 語音朗讀 398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位於台中市的幻覺博物館。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艾姆斯房間》造成右大、左小的錯覺。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愛因斯坦面具,其實是向內凹的。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幻覺博物館展場一隅。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走在絢麗的「銀河隧道」裡,會產生天旋地轉的感覺。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弗雷澤圖形》看起來像螺旋狀,其實圖中的圓都是同心圓。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全息圖」是運用3D雷射攝影,在平面圖像中,顯示三度空間的立體影像。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展館利用鏡子的折射原理,營造出自己和多個「分身」一起玩牌的景象。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不論觀者走到哪裡,大眼睛都會盯著觀者。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巨人的椅子」利用錯位和透視,呈現有趣的大小、遠近效果。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圖中的白色片會不斷閃爍黑點,這種幻覺被稱為「閃爍網格」。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魯賓之盃》,您看到的是「盃子」還是「人臉」?圖╱人間社記者郭子洋 文╱人間社記者趙志霞我們常說「眼見為憑」,但真的是這樣嗎?位於台中市的「幻覺博物館」,是全球22間分館之一,可供民眾在幻覺世界裡學習新知、激發大腦活力、經歷有趣的視覺與感官體驗,在新奇的娛樂中,體驗「眼見不為憑」的趣味。 「幻覺博物館」於2015年首創於克羅埃西亞,是以錯覺藝術為主題的教育娛樂場館,館內運用科普知識,包括科學、數學、物理和心理學等及多樣空間設計,以顏色、線條、光影、距離和形狀等,創造奇幻的錯覺藝術,挑戰參觀者的視覺感官。導覽員何牧容表示,幻覺博物館的展品包括靜態觀賞與動態操作,利用光學、錯位和幾何圖形等造成視覺上的迷惑,讓觀者好奇:「為什麼眼睛會看到大腦無法理解的事物?」原來是人類的生活經驗、慣性思考、直覺等與大腦產生碰撞而被誤導。愛因斯坦面具 隨時在看你館內樓梯間的牆上,掛著12幅表情各異的愛因斯坦面具,觀眾從地下室走上1、2樓,甚至到3樓,都會覺得愛因斯坦一直在盯著你看。這是台中幻覺博物館與其他分館不同的特色,館方利用樓層高低呈現愛因斯坦生氣、平和、俯視等各種神情。何牧容指出,愛因斯坦的面具都是一樣的,但因內凹設計,遠看就像一張立體的臉,視覺系統很擅長以最普通的方式來理解世界,但人臉不可能是凹的,所以大腦會自動把凹面轉換成正常的臉,於是觀者就會看到愛因斯坦有好多種表情。挑戰銀河隧道 和自己玩牌日常生活中的鏡子,是表面光滑的平面鏡,因光線反射而看到影像,館內利用鏡子的光學原理及夾角反射,形成多重影像,因此參觀者可以坐在展場的桌前,和好幾個「自己」一起玩牌;也可以在萬花筒裡,看到無數個「自己」。當鏡子加上燈光效果,形成絢麗的「銀河隧道」時,參觀者走在穩定的平坦路面,竟然會感到頭暈、天旋地轉,身體不能平衡,必須抓緊隧道旁的欄杆才不致於摔倒,這到底又發生什麼事?何牧容指出,人類的大腦會將常識合理化,但是當眼睛看到的影像不合常理時,就會產生矛盾、造成錯覺;另外,眼睛接受太多的訊息,大腦來不及解讀與轉換,也會出現錯覺。奇妙的視錯覺 腦筋急轉彎「大腦會用過去累積的經驗,來假定你所看到的世界」,何牧容表示,眼睛收集到的影像資訊,最終要由大腦分析判定,當判讀不一樣時,就容易產生「視錯覺」或「錯視」,因此顛覆「眼見為憑」這句成語,民眾了解這個原理,更能學習多元思考,活絡看事情的角度。《艾姆斯房間》展場提供一個比例錯誤的背景,來誘導大腦對物體透視判斷的認知。從特定位置角度看,站在右邊的人會變大,左邊的人會變小,猶如巨人和矮人;這是屬於「大小恆常錯覺」的應用,所製造出來的高度差距錯覺,非常有趣。《弗雷澤圖形》這是一個看起來像螺旋狀的圖形,通過對視網膜感知刺激所引起,進而產生角度、方向的幾何學錯視,其實圖中的圓都是同心圓,但背景中存在錯位的棋盤格圖案,以致視覺被干擾,無法正確判斷圖形的原貌。《閃爍網格》當觀者眼睛環視黑白網格圖像時,交叉點上的白色圓片,彷彿跳出很多黑點,不斷地閃爍,這種幻覺被稱為「閃爍網格」,奇怪的是,當視線直接盯著交叉點上的白圓片時,黑點又不會出現,原因是視覺系統不斷在處理明暗訊息及感知。《魯賓之盃》魯賓之盃是著名的「圖形」與「背景」分化的設計圖形,由愛德嘉.魯賓所提出,利用「圖地反轉」的原理,讓圖形具有一種以上的含意。這種現象是因人的認知具有邏輯性和組織性,視覺會優先選擇最容易辨識的主體,稱為「圖」,其餘的背景則為「地」,因每個人看圖片時的選擇主體不一,讓圖、地的關係隨著意識而改變。全息圖光科技 展現立體像地下室有一幅平面圖像,螢光綠的大手牽著小手,觀者細看,明明是平面圖像,卻有立體的影像效果,且畫面隨著觀者移動,不斷產生變化、出現和消失,大手上的汗毛和浮凸的靜脈栩栩如生,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何牧容說,這是運用3D雷射攝影的「全息圖」立體照相術,又稱為「全像術」,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記錄光波的完全資訊,不僅能顯示三度空間影像,也可以製造虛擬立體效果;「全息圖」在日常生活中,已應用在紙鈔、信用卡、郵票圖案上,兼具防偽作用。 前一篇文章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 超越時空 史前生活探祕 下一篇文章 台灣歷史博物館 滄海遶蓬萊鯤島憶疇昔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3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4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5氧2025.09.1206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7MLB太空人、水手、遊騎兵 搶進季後賽 2025.09.1208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9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10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桃園‧大溪 山環水繞景如畫 流連忘返碧波間新竹縣.關西鎮 地形貌似彩鳳飛 風景秀麗美里庄 作者其他文章921地震教育園區 記錄百年大震 重回時空場域生活時尚華麗工藝 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