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時尚華麗工藝 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

文╱人間社記者趙志霞 |2019.10.21
3690觀看次
字級
全國首座以「纖維工藝」為主題的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外觀。圖╱人間社記者趙志霞、羅元廷
黃文英作品《金色軍裝》。圖╱人間社記者羅元廷
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主任郭敏慧 圖╱人間社記者趙志霞、羅元廷
楊偉林作品《徑》,表現出「路徑是地球的經緯, 也是人生的探索」意象。圖╱人間社記者趙志霞、羅元廷
陳龍斌作品「文化戰士系列」,運用回收紙本與雜誌,創作有如木雕的紙張雕像。圖╱人間社記者趙志霞、羅元廷
排灣族時裝設計師沙布喇.安德烈的作品,詮釋魯凱族傳誦《巴冷公主》的神話主題。圖╱人間社記者羅元廷
典藏品首檔「原民盛裝及原民生活」,展出慶典服飾。圖╱人間社記者羅元廷
《我想我曾經是一棵樹》以長短錯置的解構大圓裙,傳達綠工藝理念。圖╱人間社記者羅元廷
設計師古又文的作品《情緒雕塑ES05》,以獨創立體編織結法,用美麗諾羊毛等素材創作。圖╱人間社記者羅元廷
裝置藝術作品《豐饒之境》,充滿生命流動的能量。圖╱人間社記者羅元廷
設計師陳劭彥創作的《藺草編織禮服》。圖╱人間社記者羅元廷

文╱人間社記者趙志霞

全國首座以「纖維工藝」為主題的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近期推出「華麗派對:纖維工藝的生活時尚」常設展,展出曾由知名藝人代言的《藺草編織禮服》等服飾,參觀者可藉此品味纖維工藝、藝術及生活時尚之美。

台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主任郭敏慧表示,纖維工藝博物館的前身,是1990年成立的台中縣文化中心「編織工藝館」,典藏有大甲藺草帽蓆及泰雅族編織等文物。2010年台中縣市合併升格,由台中市文化局接管,2018年10月在大里運動公園的兒童藝術館館址重新開幕。

郭敏慧指出,台灣的天然環境孕育豐富的植物纖維素材與染料,如麻、竹、藤、草、棕櫚、假莖類等植物。台中地區的大肚台地及大甲溪流域,自古以來就是纖維工藝的發源重地,因此纖維工藝博物館的定位及發展目標就是「纖維.時尚.綠工藝」。

她說,隨著時代演進與科技創新,纖維已成為生活時尚的素材,這次推出的常設展「華麗派對」主軸包含傳統、當代、創新、時尚、藝術和未來,呈現各種纖維材質與創作技法。

觸摸欣賞浮空投影

探索台灣纖維故事

走進纖維工藝博物館,參觀者可以透過觸摸、觀賞、互動及浮空投影等裝置,觀察纖維在日常生活裡的重要性;館內有實物範本及電子書,詳盡介紹纖維的樣貌、用途等常識,生動有趣。

郭敏慧指出,典藏品首檔以「原民盛裝及原民生活」為主題,訴說原住民傳統部落男子狩獵、女子織布與自然共處的生活方式;透過粗樸的麻、藤及巧手編織彩染,可見婦女如何傳承族群文化。

當代作品首檔以「自然衍生的結構」為主題,其中楊偉林的《徑》,用不同的自然纖維材質,經緯交織,形成山勢和路徑,表現出「路徑是地球的經緯,也是人生的探索」意象。

多元纖維材質工藝

設計師跨界聯手創作

「華麗派對」常設展分別用藺草、蠶絲、羊毛、金屬絲、構樹皮、棉料等多元纖維材質,由藝術家、設計師及工藝師發想,聯手跨界創作,讓編織工藝發揮極致之美,特色獨具,令人驚豔。

其中,時尚設計師陳劭彥創作的《藺草編織禮服》,曾於2015年由知名藝人舒淇代言。《藺草編織禮服》取材自大安溪下游苑裡出生的三角藺草,質地柔軟細緻富彈性,搭配工藝師精湛的編織技術,讓逐漸式微的「藺編」擦撞出新火花。

服裝設計師徐秋宜與竹編工藝師張永旺合作的《我想我曾經是一棵樹》,將藝術家王仁傑的畫作「山城無盡山水」轉換為竹編紋理,以長短錯置的解構大圓裙,顯現綿延不斷的台中自然美景,傳達綠工藝理念。

藝術設計新舊交融

開創纖維編織新風貌

排灣族時裝設計師沙布喇.安德烈,以構樹皮、百合花造型與百步蛇意象,詮釋魯凱族傳誦《巴冷公主》的神話主題,交融傳統與現代。

被譽為「台灣之光」的設計師古又文,在作品《情緒雕塑ES05》裡,以獨創的立體編織結構法,用美麗諾羊毛等素材創作,將服裝、針織、雕塑三者合而為一,成為獨特又跨界的當代藝術品。

藝術家陳淑燕在裝置藝術作品《豐饒之境》中,以樹皮布、草木染色、構樹枝幹、黃藤心等植物纖維,創作出如蠶繭孵育的造型,作品彷若空間中自由的雲朵,充滿生命流動的能量。

台中市傳統工藝文化資產保存者黃蘭葉,是緙絲藝師,她的作品「蘭葉」以蠶絲、絲線、手捻絲為材料,緙絲被稱為「織中之聖」,採「通經斷緯」法,正反兩面如一,還能創造雕琢鏤刻般的藝術感。

綠纖維發展與再生

帶來美麗異想新視界

染織藝術家陳景林的藍染作品《金龍山晨光》,是以日本棉布為材料,使用獨創的絞纈技法,經過繁複工序,將南投縣魚池鄉金龍山日出美景及層巒疊嶂的山水墨韻,表現得淋漓盡致。

纖維藝術家黃文英的作品《金色軍裝》,以不銹鋼絲、漆包線、鐵氟龍電子線、釦子等,運用電腦緹花梭織的照相寫實效果及裁縫技法,將照片中人物的衣服再製出來,獨具一格。

郭敏慧表示,為符合環保,綠纖維的發展已成為主流產業趨勢,不僅原料採用可再生資源,製成品廢棄後也可回收再利用。例如「亞麻椅」就是將亞麻纖維混合可自然分解的玉米生質塑膠製成;未來新型態的纖維應用,將帶給現代人更寬闊、更便利的生活。

郭敏慧指出,「華麗派對」常設展,將於一年內規畫3檔次展出,內容包括台灣纖維歷史脈絡、重要工藝師與時尚設計師及藝術家作品,以及典藏品及當代作品等,希望為觀眾帶來充滿異想的美麗新視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