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過去逾三十年,科學家一直努力尋找地球上殘存的「荒野地區」,希望發現更多完整的、運轉良好的生態系統。但發表在最新一期《森林與全球變遷前沿》期刊的研究顯示,在地球上,只剩不到百分之三的陸地生態系統保持完好,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土地不符合生態完整的標準。
過去研究表明,地球上有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四十的陸地表面,可被認為是生態完整的。但該研究主要作者,英國劍橋大學的保育生物學家普倫崔指出,衛星探測到的畫面並不能全面衡量一個棲息地的完整性。
他說,因為在看似完好無損的林冠之下,隱藏著的可能是一片耗盡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其中包含能夠在森林中傳播種子並創造重要空地的大象,還有可以控制鹿和麋鹿種群的野狼。
這項研究觀察未被人類活動破壞的零星區域,主要分布在亞馬遜河和剛果熱帶雨林、西伯利亞東部和加拿大北部森林與凍原、以及撒哈拉沙漠部分地區。澳洲未發現完整的區域,主要是因為入侵的外來物種對當地物種產生了重大影響,包括貓、狐狸、兔子、山羊以及駱駝。
針對該項研究,普倫崔將棲息地的完好程度、人類對土地影響程度以及動、植物完整性等條件,皆列為考量的範疇內。研究結果顯示,有百分之九十七的土地被工業、狩獵、入侵物種的引入或人為因素大大破壞,許多生態系統已被完全損壞,而造成的結果往往是不可逆轉的;值得關注的是當中百分之十一生態完好的土地,都是受到國家保護法的保護。
該項研究人員建議,當地政府應該重新引入一小群重要物種至一些受損地區,例如大象或野狼,將可以助全球百分之二十的土地恢復生態原狀。
另外,農地耕種和房屋建築等人類活動,往往會造成動植物的棲息地遭到破壞,被認為是野生動植物種群大量減少的主因。有些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第六次大規模滅絕正在開始,對於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清潔用水和空氣造成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