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韋士塔
位於日本群馬縣中南部的前橋市(Maebashi),一度是絲綢交易重鎮,但隨著這項商品沒落,前橋也從人口高達34萬的繁榮城鎮,逐漸淪為沉寂的小鎮,即使前往東京的車程僅需2小時,卻罕有遊客到訪。
不過,近來已有愈來愈多遊客造訪這座「昏昏欲睡」的小鎮,尤其是喜愛現代建築和藝術者;他們的目的地,是2020年底重新開業的「白井屋旅館」(Shiroiya Hotel)。
白井屋旅館化身成為複合式藝文休閒中心,是日本把1970年代老舊建築變成藝術品的案例之一。這家旅館早在江戶時代就已創立,擁有300年歷史,一度是日本達官貴人或名流青睞的休憩地點。
然而,在絲綢事業蕭條的情況下,前橋市日益凋零,白井屋旅館的營運也每況愈下,在2008年歇業,業主甚至已考慮將飯店拆除。所幸,田中仁財團(Hitoshi Tanaka)買下這座家飯店,請來知名建築師藤本壯介(Sou Fujimoto)主持旅館再生計畫,並邀集知名藝術家和設計師,為這家老舊的旅館注入新生命。
藤本壯介的設計以白色為旅館外觀主色調,並採用美國藝術家韋納(Lawrence Weiner)的作品懸掛於外牆。韋納是1960年代觀念藝術(Conceptual art)的藝術家,特色是以單詞、短句、圖形在牆面創作。
住宿空間分為兩部分,其中之一是保留復古元素的Heritage Tower,另外則是增建的Green Tower,造型如同一座山丘。改建後的白井屋旅館,在大廳和房間內都陳列許藝術家的作品,讓旅客感受藝術氛圍。
藤本壯介表示,Heritage Tower刻意把大部分的樓板、天花板拆除,裸露原建築的樑柱結構與混凝土,讓自然光線進入一樓的中庭空間,並擺放大量綠色植物盆景。他解釋:「這是為了創造動態的空間,讓中庭出現如廣場般的寬闊感,建造『前橋的客廳』,成為當地居民與來自各地旅客交流與放鬆的空間。」
Green Tower則是沿著斜坡打造的住房空間,外觀全為綠色植被。旅客須「登山」前往客房,這是為了讓旅客獲得截然不同的體驗。藤本壯介說:「設計山形建築物很困難,我用3D列印機製作了一百多個模型,最後才建成Green Tower。」
前橋市出身的田中仁表示,他希望協助這座城市再生。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日本相對缺少具有社會意識的企業家,原因可能是日本的富裕階層被課徵高額稅金以協助國家重建;但隨著全球化迫使日本稅制逐步改變,已有愈來愈多企業家把所得用於社會事業。
白井屋旅館是第一個旨在振興前橋的民間計畫,此外,田中仁也投入高額資金以振興前橋,包括為年輕人建造一棟公寓。他表示,希望自己的熱情能喚醒更多人,共同為扭轉前橋的命運努力。